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藝是時代的號角。”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一系列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在新時代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擘畫藍圖、指明方向。廣大文藝工作者自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用文藝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努力創作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就文藝事業發展,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多項建議,引發廣泛關注。
參加兩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注重思考文藝創作如何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這一重要課題。他們認為,新時代的文藝創作既要有關注當下、聚焦現實,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引領的作品,也要有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血脈、紅色基因的作品,還要有以燭照歷史與當下的眼光,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作品。文藝工作者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堅定的文化自信,多角度、立體式地展現中國氣象,更好地為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加兩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高度重視提升文藝創作水平,努力推動各品類文藝創作高質量發展,更好地以文藝服務人民。他們認為,文藝作品有著啟智潤心、培根鑄魂的重要作用,繁榮文藝創作、以精品奉獻人民,是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題中應有之義。近年來受到社會、觀眾認可的作品一次次證明,為了人民、服務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文藝工作者當牢記,唯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書寫出生生不息的時代史詩。
文藝的發展繁榮離不開繼承傳統,也離不開與時俱進。參加兩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敏銳把握文藝創作的新理念、新動向、新形態,並展開深入探討。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描繪建設數字中國的宏偉藍圖,為演播等新業態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參加兩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認為,數字時代的來臨豐富、完善著文藝傳播的途徑,改變著受眾的規模和結構,也帶給觀眾新的審美享受。未來,數字演藝等將持續為文藝帶來哪些新變,值得期待,也呼喚著廣大文藝工作者為之投入智慧與汗水。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參加兩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積極為文藝人才培養建言獻策。他們認為,文藝的發展創新必須依靠人才,文藝工作者的道德修養、社會形象與作品的社會效果成正相關。隨著人民對文藝的需求日益增長、文藝創作生產分工日益精細化,我們要更加注重培養、壯大對藝術敬畏、對專業赤誠的優秀人才隊伍,使之成為推動文藝創作攀登高峰的重要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精益求精、勇於創新,努力創作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和旅游部組織實施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台藝術精品創作工程、新時代現實題材創作工程、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等系列重大工程項目,舉辦了中國藝術節等大型節展,進一步加強了全國藝術創作資源的統籌優化,推出、表彰了一批批優秀作品,帶動了各個藝術門類的繁榮發展。其中,現實題材創作取得尤為矚目的成就,現實生活、人民心聲、時代精神在相關的文藝作品中得到充分彰顯,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多年來,文藝事業相關話題一直受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熱烈關注,相關的建議、提案不僅體現了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拳拳之心,也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我們堅信,集眾人之智,合眾人之力,推動文藝事業高質量發展將出現更加喜人的局面。(本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