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2023全國兩會 > 委員談文旅
委員談文旅
明確方向 完善政策體系
——讓人民享有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發布時間:2023-03-09 17:55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3-09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享有更加豐富、更高品位精神文化生活的期盼越來越強烈,解決“好不好、精不精”問題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公共文化建設要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提供更多人民喜聞樂見、能夠潤澤心靈的優秀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增強人民獲得感和幸福感。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出台一系列法律政策,對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與管理、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保障措施以及法律責任做了詳細規定,以法律制度形式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各地要貫徹落實相關要求,在此基礎上科學制定更適於本地區的涉及公共文化服務的管理條例,更好滿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要,激發人民群眾精神文化力量。”在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宋秋看來,為人們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務,需重點處理好幾個關系:一是政府主導與社會化參與的關系,政府要逐年增加對公共文化服務的保障和投入,同時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立高水平的公共文化志願服務隊伍,制定和落實相關激勵措施﹔二是公共文化服務的標准化均等化和差異性的關系,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城鄉差別、區域差異、群體差異仍然存在,要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增加對農村地區的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增強對特殊群體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等方式,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宋秋介紹,四川提出了在“十四五”時期基本實現建設文化強省的目標,近年來探索出天府鄉村大舞台、文旅E管家及成都街頭藝人文化志願者服務等經驗,打造了“百千萬”公共文化活動品牌,極大豐富了公共文化產品供給,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今年,四川還將做好“四季村晚”,持續開展百舟競渡迎端午、千龍千獅鬧新春、萬人賞月誦中秋等品牌活動,讓城市和鄉村熱鬧起來,提升老百姓的文化獲得感。(王彬 王偉杰 彭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