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品牌 擴大示范效應
——讓人民享有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發布時間:2023-03-09 18:00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3-09
培育和擦亮群眾文化活動品牌,發揮好重要示范性活動的引導帶動作用,有利於更好發揮好群眾的主體作用,提升群眾的參與感、獲得感。近年來,“村晚”、廣場舞展演、“大家唱”群眾歌詠等品牌活動火熱開展,為群眾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溝通交流和文化娛樂的大舞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的舉辦,能夠充分調動廣大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積極性,有力發揮群眾文化在思想道德建設、藝術普及、宣傳教育、凝聚力量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在中西部地區,雖然目前還存在著專業人才匱乏、活動水平和覆蓋面有待提升、群眾主動性和參與度有待提高等問題,但通過建設特色品牌,持續為群眾搭建提供更大、更多、更好的展示平台,一定能發展出更有生機活力的群眾文化。”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文化旅游廣電局副局長杜明燕認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群眾文化建設當前乃至今後的重要使命任務。“以呼倫貝爾為例,群眾文化品牌的打造要因地制宜,要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平台,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助力添彩。”杜明燕說。
以貼近百姓的文藝作品、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是群眾文化活動的特色和優勢。
蘇尼特左旗烏蘭牧騎成立於1958年,60多年來,始終堅持扎根基層、服務人民,為凝聚各族人民精神力量、鞏固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作出了貢獻。作為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這支隊伍依據邊疆少數民族特點,在創作上不斷推陳出新,推出了一系列貼近農牧民生活,有情節、有故事的精彩作品,涵蓋歌舞、曲藝、小品等藝術形式,極大地豐富了廣大農牧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建設群眾文化品牌,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揚烏蘭牧騎優良傳統,強化演出、宣傳、輔導、服務、創作、創新、傳承、對外交流等職能,真正讓黨的創新理論宣傳宣講在基層動起來、活起來、新起來,讓黨的二十大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左旗烏蘭牧騎隊長阿拉騰達來建議,進一步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之融入群眾文化活動中,創新呈現形式,廣泛開展各種各樣的文化推廣和展演活動,把群眾文化活動辦出特色、辦得走心。(王彬 王偉杰 彭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