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2023全國兩會 > 委員談文旅
委員談文旅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京劇院院長王勇:打通戲曲人才培養全流程
發布時間:2023-03-09 18:03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3-09
  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向文藝院團培養輸送專業藝術人才的主渠道,藝術院校培養了一批符合時代要求的畢業生,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與此同時,由於培養單位和用人單位之間缺乏溝通協調機制,藝術院校畢業生入職院團後,存在專業不對口、所學與所演銜接不暢等問題。一方面院團急需高水平人才,另一方面畢業生無法滿足院團用人需求,人才短缺問題對藝術創作生產造成了極大影響。
  其問題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一是演員隊伍領軍人才接續不力。以國家京劇院為例,現有演員183人,40歲以下演員134人,35歲以下演員107人,年輕化特征突出,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藝術家逐年退休,青年一代領軍人才還未形成較大影響力。二是行當和流派人才配備不全。三是青年人才儲備不足。院校培養與院團實踐有一定差距,“好苗子”難得一見,畢業生入職後素質不夠全面、舞台經驗缺乏,院團還需3年至5年時間進行再培養。四是急缺戲曲容妝、道具、舞美等特有專業人才,院校此類專業設置不齊整,院團此前多依托內部自主培養,系統性、專業性不足。
  建議文藝院團與藝術院校之間開展“小荷”人才培養計劃,通過跟蹤培養、創新機制、聯合演出等方式,打通教學、練功、創作、排練、演出的全流程,實現“從教學到實踐”“從單向培養到聯合培養”的目標,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師徒間的口傳心授傳承藝術精粹,在一招一式中提升學生的能力和水平,為青年學子搭建成長“快車道”,以戲促功、以演育人,破解人才難題,推動舞台藝術在新時代的可持續發展。
  其中跟蹤培養是指,將培養關口前移,預選優秀在校生,量身定制培養計劃,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即院團委派藝術成就卓越、舞台經驗豐富、技藝水平高超的藝術家,以經典劇目教學為核心,讓具有成才潛力的在校生跟隨名家學藝。入職劇院後,再根據畢業生的自身條件,繼續安排劇院藝術家對其進行“一對一”培養,推動青年人才的持續成長。創新機制則是推動院團與院校資源共享,構建教師和藝術家“雙向准入”機制,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實現良性循環互動。聯合演出則包括吸納在校生進入院團的劇目創作組、制作組、演出組﹔院團與院校聯合推出經典劇目青春版、校園版等,通過形式多樣的合作方式為在校生提供實操演練的機會,推動雙方在藝術創作、理論研究等方面開展合作。(李佳霖統籌,劉淼、王彬、王偉杰、費菲參與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