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成都市政協副主席徐玖平:
推動中華服飾文化融合創新發展
發布時間:2023-03-10 19:28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3-10
中華服飾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是文化自信的時代表征。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實施中華節慶禮儀服裝服飾計劃,設計制作展現中華民族獨特文化魅力的系列服裝服飾”。傳承中華服飾文化,推動產業融合創新發展,推廣應用民族性與時代性、國際性相協調的中華服飾,已提上日程。
從客觀條件上看,國內大眾、華僑、中國留學生內心生發的強烈愛國精神,催生深切的中華服飾訴求。政府有關部門、行業協會、藝術從業者也對中華服飾的設計、應用進行不斷的探索實踐。我國紡織工業已形成全球規模最大、最完備的產業體系,為中華服飾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然而,目前,“華服”這一概念還未明確,其還未具備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為推動中華服飾文化融合創新,相關政府部門還應對其發展做好頂層設計,同時應調動更多社會力量深度參與。
要明確“華服”概念,為中華服飾文化產業提供知識產權保護。經多次調研,征求各方意見,提出“華服”概念的大致表述為:華服即承載中華民族服飾文化元素,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特色正式服裝。華服宜稱國服,它既有別中山裝,也非學生裝、青年裝,它應借年輕人喜愛國潮之風尚,助推傳統文化融合創新,呈現中華服飾文化的當代性、多樣性和包容性。相關部門應為中華服飾文化產業提供全過程、全產業鏈的原創設計認證、商標、品牌等知識產權保護。
建議相關管理部門編制《關於推動中華服飾文化產業融合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動重點地區制定產業扶持政策。支持有基礎的地區和企業先行先試,選址建設中華服飾創意設計制造營銷產業園區,推動當地及周邊特色種植、加工制造、定制文旅等相關產業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
通過建立中華服飾文化系統傳播體系,以傳承和創新中國民族服飾文化為使命擔當,助力服裝行業在多元文化融合中持續創新,構建基於中華文化為核心內涵的文化價值體系,為服裝強國建設輸送時尚力量。借助傳統文化、經典影視作品、熱門IP,打造集觀光體驗、休閑度假、文化輸出為一體的世界級服飾文化博物館與主題樂園,增強中華服飾文化的世界影響力。(程曉剛統籌,於帆、李琤、王偉杰、王雪娟、韓潔、盧旭參與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