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宋秋:
打造巴蜀石窟寺文旅走廊 彰顯中華文化魅力
發布時間:2023-03-10 19:29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3-10
巴蜀石窟寺是中國石窟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目前,巴蜀石窟寺每年吸引國內外游客眾多,統籌開發潛力巨大,但其價值被嚴重低估,還存在研究不夠、保護不力、開發不足等問題。建議加大對巴蜀石窟寺資源保護開發,打造巴蜀石窟寺文旅走廊,形成南北石窟寺交相輝映的局面,共同彰顯中華文化魅力。
加強支持指導,構建全領域合作機制。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的指導下,由川渝兩地文物、文旅部門牽頭,石窟寺所在屬地政府共同參與,在石窟寺保護、研究、展示、利用、宣傳全領域開展合作,明確合作目標和任務,落實合作措施,考核合作成效。以打造巴蜀石窟寺文旅走廊為契機,率先突破成渝兩地科技協同創新、人才聯合培養使用、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壁壘。
搭建合作平台,保護文明財富。川渝兩地成立專門的石窟寺保護研究機構,在此基礎上研究成立川渝石窟寺保護研究中心。對標敦煌研究院,將樂山大佛石窟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打造成高水平的專業保護研究機構。整合川渝兩地人才、資金、場地、設備、技術力量,聚焦石窟寺風險監測、病害勘察等保護基礎研究,石窟寺岩體結構失穩、風化、水害、生物病害等保護關鍵技術研究和石窟寺保護修復材料和裝置研究等方面開展實驗室建設,力爭納入全國重點實驗室。同時,探索建設石窟寺文物保護科技成果轉化試驗(示范)平台,有效提升石窟寺保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巴蜀石窟寺保護科技創新基地建設。
深化文旅融合,增添石窟文化魅力。支持川渝兩地共建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構建以大足石刻、安岳石窟、樂山大佛石窟高標准專題博物館為核心的巴蜀石窟寺博物館群落。利用AR、VR、XR等技術賦能傳統的博物館以及文化場館,打造巴蜀石窟寺數字化精品展示項目。積極探索“雲展覽”“元宇宙”等新型展示手段,營造虛實結合的沉浸式體驗環境。深入挖掘巴蜀石窟寺文化內涵,打造巴蜀石窟寺主題研學旅游產品、文創產品、休閑度假產品。支持石窟寺區域文旅合作,重點打造樂山——安岳——大足巴蜀石窟藝術主題線路。
挖掘文化底蘊,傳播中華文明正能量。構建以巴蜀石窟寺為主的IP,聯動大足石刻、安岳石窟、樂山大佛、廣元千佛崖等各個分IP的石窟寺文化IP體系,深化巴蜀石窟寺文化故事化演繹。舉辦高水平學術研討會,培養巴蜀石窟寺保護利用領軍人才,提升巴蜀石窟寺學術地位。借助紀錄片、影視劇、動漫作品等,做好巴蜀石窟文旅走廊形象宣傳。(程曉剛統籌,於帆、李琤、王偉杰、王雪娟、韓潔、盧旭參與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