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2019全國兩會文化和旅游專題 > 代表委員話文旅
代表委員話文旅
政協委員吉平:文化遺產助力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19-03-12 10:43 來源:國家文物局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國家文物局 2019-03-12


  3月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再次提出鄉村全面振興的任務。

  鄉村全面振興,就是要抓主要、補短板、強弱項,實現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文化振興,不僅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文化哺育和支撐,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和源泉。”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中心主任吉平說。

  文化遺產如何助力鄉村振興提檔升級,吉平也思考著。“通過建設鄉村文化展陳館,深入挖掘與弘揚厚重的歷史積澱,在傳承中堅守,在創新中發揚,以文化人潤物無聲,將文化融入百姓生活,通過文化的浸潤,使歷史文化滋養其精神根脈,用文化力量提升文明素質,讓群眾思想得到解放,從而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鄉村文化館怎麼建呢?吉平認為,可以鼓勵各地區有條件、有意願的收藏家到鄉村去,開辦各類文化(文物)展館,補的正是人文景觀匱乏、缺乏歷史文化氣息這塊短板。“僅在內蒙古地區,各類比較專業的收藏家就有近千人,其中不乏全國知名收藏家,收藏品總數以萬件計。”吉平說,這些收藏家都是擁護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具有家國情懷,熱愛歷史文化,隻要政策壓實,措施得當,積極宣傳並激勵引導,相信會有很多收藏家會願意為鄉村振興事業做一份貢獻。

  同時,應當鼓勵民辦博物館以總分館制,到鄉村去建立分館,發揮好民辦博物館接地氣、藏品多、種類豐富、形式靈活的優勢,建設好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展館。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特殊的歷史文化價值。

  許多人知道萬裡長城,卻不了解自己身邊的長城。吉平說,如內蒙古擁有中國最多、種類最全、內容最豐富的長城古跡,總長度為7570公裡,分布於76個縣、旗、市,時代包括戰國、秦、漢、隋、金、明等時期修筑或使用的長城及其附屬設施,但並不是每一個生活在內蒙古的人都能夠了解這些。

  吉平認為,在加大長城保護力度的同時,長城沿線各地要借鑒八達嶺長城景區管理制度和規劃,結合當地旅游開發實際情況,對符合旅游開發條件的長城點段進行整體規劃、整合利用。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境內的丫角山明長城,鋪砌整齊磚石覆蓋,非常堅固,較之北京八達嶺、慕田峪以及河北山海關長城外觀形貌毫不遜色。

  “如輔以豐富的當地民俗風光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可促進當地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據吉平了解,相關部門正在積極籌劃圍繞長城沿線,樹立長城文化旅游品牌,積極推進弘揚長城所凝聚的深厚的底蘊和博大的精神,以長城為紐帶,整合沿線景區景點、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等,助力長城沿線貧困地區脫貧和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