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2020全國兩會 > 代表委員話文旅
代表委員話文旅
全國政協委員、普米族歌手、一級演員茸芭莘那:加強人口較少民族的傳統文化保護
發布時間:2020-05-24 18:32 來源:中國旅游新聞網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新聞網 2020-05-24

  “沒看著昨天晚上的新聞聯播,有朋友看到我了,給我發了截圖,看來這民族服裝可以提升辨識度哈!”5月22日,全國政協委員、普米族歌手、一級演員茸芭莘那在朋友圈寫道。朋友圈的配圖是一張前日《新聞聯播》政協開幕的畫面,在參會委員中,身穿普米族民族服裝的茸芭莘那格外醒目。

  每年兩會,普米族姑娘茸芭莘那都是會場一道亮麗風景,紅色的寬檐帽、紅藍搭配的民族服裝十分亮眼,引來眾多媒體記者爭相拍照。她說,作為我國人口較少民族普米族的一員,很高興能代表家鄉父老參加兩會,讓更多人了解到本民族的傳統服裝、文化和風俗。

  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多年來,茸芭莘那的履職重點一直是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尤其是人口較少民族的傳統文化保護。2018年,她同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團隊一起策劃了《中國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典藏計劃》。該項工作主要圍繞28個人口較少的民族展開,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通過田野工作篩選確認採錄對象,以錄音錄像方式將其作品記錄下來。2019年,《雲南省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典藏計劃》正式在雲南省委宣傳部立項,覆蓋雲南省8個人口較少民族。與此同時,茸芭莘那和她的伙伴們正在積極推進與新疆、內蒙古、甘肅等省區的合作,計劃開展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裕固族等人口較少民族的口頭傳統典藏工作。“在此過程中,我感到收獲很大,也發現了不少困難和問題,但我會將這項工作一直做下去。”她說。

  今年全國兩會,茸芭莘那帶來了《關於加強人口較少民族傳統文化搶救性保護與宣傳力度 提升國際能見度的提案》。“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審美價值和人文內涵,既是少數民族獨特的精神標示,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百花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旅游開發、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些文化獨一無二、不可替代,一旦失傳便不可再生。‘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少數民族文化不僅具有歷史價值,而且具有當代價值﹔不僅具有中國意義,而且具有世界意義﹔不僅是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也是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茸芭莘那說。

  為此,茸芭莘那建議,加大口頭傳統典藏與文藝創作力度,搭建人口較少民族文化國際傳播平台,設立人口較少民族文化傳播專項資金,拓寬向國際社會展現人口較少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播渠道。“要加緊做好人口較少民族的口頭典藏工作,提升人口較少民族文化在國際上的能見度,把立足本國面向世界的當代少數民族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服務。”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