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2020全國兩會 > 代表委員話文旅
代表委員話文旅
全國政協委員王春法:用行動回應時代課題 全面激發文博發展潛力
發布時間:2020-05-24 18:56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0-05-24

  去年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強調,新時代呼喚著杰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文藝創作、學術創新擁有無比廣闊的空間,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如今,一年過去了,我們在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指引下,努力用實際行動去回答這一時代課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說。

  作為發言代表之一,王春法回憶起去年的場景:“我當時的發言主題是如何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教化導向作用。”王春法說,“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人民群眾文化自信方面,博物館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博物館的教化導向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從2018年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展到2019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系列展覽,再到今年戰疫期間的“雲上”展覽,中國國家博物館一貫承擔著重要的社會教育職能,並一直在此領域深耕。在王春法看來,對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對偉大時代的權威解讀為人民所需要,博物館確實應該在這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以前很多展覽,主題上厚古薄今,研究上比較淺,傳播上,耍寶賣萌的比較多,娛樂化傾向突出,且片面關注文物的市場價值,忽略了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和科技價值……”面對文博領域的一系列“頑疾”,王春法這些年在全國兩會以及多個場合提出他的解決方案:要從戰略上重視博物館的教化導向作用,既承認其文化機構屬性,也承認其意識形態陣地的屬性﹔加強博物館展覽管理,統籌協調展覽結構,提升展覽質量,樹立鮮明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健全博物館評價指標體系,不能單純以參觀人數、藏品數量而論,應該將其作為文化機構和意識形態陣地的屬性結合起來,制定客觀、准確、全面的評價指標。

  為了從機制上進一步釋放博物館的發展潛力、擴大其在公眾中的影響力,今年兩會,王春法還帶來了關於進一步完善博物館評估制度的提案。他指出,要進一步明確評估的目標導向。嚴格區別定級評估和運行評估的不同功能,明確定級評估以加強宏觀管理、優化結構布局為導向,運行評估以推動提升微觀管理水平為導向,促進博物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博物館整體均衡發展,進一步提高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質量,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文化需要,切實增強文化自信。

  “更具體地說,就是要增強定級評估結果的穩定性。”王春法表示,應淡化博物館評估行政色彩,嚴格貫徹自願參加原則,拉長評估周期,切實發揮獨立第三方的評價主體作用,確保評估結果的准確、客觀、權威。構建職能清晰的評估機制體系,穩定定級評估結果,強化運行評估,科學合理運用評估結果,實現財政資源配置效益最大化。

  “同時,還要注重加強分類評估,推動特色發展。”結合多年的實地調研分析,王春法認為,要將分類評估與分級評估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制訂博物館定級評價指標標准,引導博物館科學定位,明晰方向路徑﹔兼顧博物館發展形態、布局結構、發展模式等,推動建構符合國情實際、有助於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博物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