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2020全國兩會 > 代表委員話文旅
代表委員話文旅
全國政協委員鞏漢林:疫情微喜劇 絕不將就
發布時間:2020-05-28 11:24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0-05-28

  5月19日,剛剛結束在橫店的影視劇拍攝,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播說唱團演員、喜劇表演藝術家鞏漢林便趕回來參加全國兩會。今年兩會,他帶來了包括對新冠肺炎疫情思考的3份提案,而他在疫情期間開展的線上微喜劇嘗試,也十分引人關注。

  “鞏老師,疫情微喜劇能做嗎?”

  “疫情期間涌現出許多藝術作品,包括戲曲、音樂、朗誦等,或慷慨悲壯,或鼓舞人心。在這樣的時刻,喜劇應該怎麼辦?

  我認為,喜劇恰恰可以攫取疫情生活的片段,通過有趣的講述化解人們心頭的焦慮和陰霾,從而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和心理上的安慰。”

  近來,網友們發現,鞏漢林一家三口現身各大網絡平台,穿著紅、黃、綠三色T恤,T恤上還印有每個人的漫畫頭像,講述著一個個生動有趣又耐人尋味的小故事。

  “好喜歡”“好期待”“好懷念”“趕緊火”……網友們紛紛留言。

  這是鞏漢林疫情期間做的一件大事——《漢林V喜劇》。

  做微喜劇的想法肇始於春節前。“最開始的設想是以家庭為單位,通過截取生活的小斷面,反映夫妻關系、父子關系、母子關系等家庭倫理乃至職場人際等社會關系。”鞏漢林說,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國,創作拍攝計劃暫時擱置了,隻能做些案頭工作。

  面對疫情的持續,鞏漢林思考後提出:能不能做疫情相關的微喜劇?

  合作方很遲疑:鞏老師,這個能做嗎?

  是啊,抗擊疫情這樣悲壯而嚴肅的全民行動,如何能與輕鬆幽默、嬉笑怒罵的喜劇挂鉤?

  “可以做。”鞏漢林很肯定,“疫情中發生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小事,比如哄搶口罩、大量囤貨,進出小區對口令,雙黃連口服液沒搶上,把雙黃蓮蓉月餅都搶光了……我們把這些小片段進行喜劇化處理,完全可以!”

  就這樣,從2月底開始,鞏漢林和合作團隊開始行動,創作了40個疫情小故事。“其中還包括疫情期間怎麼相親、怎麼談戀愛,乃至後期如何復產復工。”鞏漢林說,“我們希望把疫情生活帶給人們的煩惱、焦慮乃至絕望,用喜劇的方式化解掉,讓大家走出疫情的陰影,對美好的生活充滿信心。”

  5月7日,《漢林V喜劇》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上線。兩會期間,《漢林V喜劇》成功登陸愛奇藝、優酷、騰訊各大視頻網站。

  “一年365天,我們每隔一天更新一期,希望能夠長久地陪伴觀眾。目前各平台的播放量有了幾百萬,這是我沒有想到的。”鞏漢林感嘆,“要是我在劇場裡、舞台上演出,得演多少場才能有幾百萬觀眾看到呢,疫情恰恰讓我對互聯網有了新的認識。”

  “鞏老師,短視頻不是這麼做的。”

  “趙麗蓉老師離開我們20年了,她在世的時候一直跟我們說,做藝術要講究不要將就。講究出來的可以流傳,將就出來的可能就是‘快餐’。

  希望在互聯網時代,我們作品的價值取向、藝術趣味、藝術造詣都要做得好一點。”

  很多觀眾熟悉鞏漢林是在春晚舞台上,傳統喜劇人站在短視頻的風口,會有什麼不適應嗎?

  “感覺和舞台表演還是不一樣。線上的創作可能會對我們有更強的約束力。在這個過程當中,你不能沒完沒了、信口開河,我個人最深的體會就是能一句話表達的不要說兩句,能一個字完成的不要說兩個字。”鞏漢林認為,要遵守短視頻的“游戲規則”,拍攝短視頻的時候,沒辦法與觀眾互動、看觀眾反應,但是又必須得顧及網友拿著手機觀看短視頻時的心理節奏,因此要更加嚴格地把控表演節奏。

  當被問及線上微喜劇制作有什麼困難時,鞏漢林的第一反應是“沒什麼困難”,然後略一思索,補充道:“豎屏問題算一個。”

  “手機播放是豎屏,但是我們是3個人表演,這就需要解決狹隘空間劇情和畫面的處理問題。”鞏漢林說,為了適應16︰9的手機屏幕比例,團隊探索了很多方法,比如通過錯落有致、有高有低的站位,爭取把畫面佔滿。“看我們的短視頻,還可以學習拍攝短視頻的構圖技巧。”

  此外,通過後期制作來彌補前期拍攝過程中的遺留問題非常重要。後期制作的流程,鞏漢林親自上手,嚴格把關,最終創作團隊總結出了一套制作流程:一審看剪接點和畫面調整﹔二審看後期包裝,包括片頭、字母、花字、插圖、音效、配樂等﹔甚至有可能還要三審——逐字逐句對台詞,檢查特效等。每次審核,鞏漢林都要逐條回復修改意見,直到成片……

  以這樣嚴苛的方式和態度做短視頻,合作團隊的年輕人都“驚呆了”:鞏老師,一般拍短視頻不是這樣的。

  “對不起,我們要合作就要這樣,要麼就不合作。”鞏漢林態度很堅決。

  最初拿到後期剪輯的時候,鞏漢林“氣得不行”:“剪接點也不對,畫面也不對,台詞也不對,哪哪都不對。”於是,他親自上手,從制圖到剪輯、加花、包裝……最後,他將成片交給制作團隊:“這樣的水准,你們能不能做到?而且還要比我做得好,能不能?如果做不到,視頻就沒有辦法通過。”

  就這樣,制作團隊心悅誠服地接受了鞏漢林的意見,此後就不再糾結了。經過近一個月的磨合,鞏漢林也開始由衷地感嘆:“這些孩子們真好,他們把以前的問題幾乎都改了,我也從內心欽佩他們、愛上了他們。”

  其實,鞏漢林自己也有反思。“小視頻哪有門檻呢,誰都可以拍,他們看到就是那樣的,自然認為小視頻就應該那麼做。” 鞏漢林說,“有時候,我也在想,一個這麼短小的東西,至於要這樣做嗎?但是最終摸摸良心,還是要這樣。”

  “鞏老師,你得考慮一下‘完播率’!”

  “年輕人總以為我這個60多歲的老頭不懂短視頻,但是他們不知道,雖然我接觸得晚、進入得更晚,但是懂得很快,因為藝術是相通的。

  我們面對藝術作品的時候,一定會發現它真正的藝術價值在哪裡、它的糟粕是什麼。恰恰也是我們在從藝經歷中積累的經驗,使我們在面對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時,能夠很快找到它的‘軟肋’並解決問題,然後賦予它新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漢林V喜劇》上線之後,有熱心網友留言:“看抖音的人一般都比較急躁,您的視頻我看完覺得非常好玩,就是太長了,很多人可能沒法耐住性子看完,影響您的點擊率。”

  也有視頻平台跟鞏漢林商量“完播率”的問題:“短點沒關系,得讓網友看完一遍,後台推薦量才高。”

  但是鞏漢林心中有自己的考量:“作品不在乎時間的長短,主要看是否精良。好作品,他就一定會看完,這次沒看完,也會想著下次把它看完。”

  鞏漢林對《漢林V喜劇》有清晰的定位:“我要做的是微喜劇,這和十幾秒的短視頻不同,不是隻說一句話或者抖個小包袱,它要有起承轉合、情節推進、人物關系等等。因此,我就要竭盡全力把它做得精致、精良,隻有這樣才能夠抓住觀眾,才能培養出一批喜愛我們這種微喜劇的觀眾群體。這是對我們能力的巨大考驗,為此我們是真下了功夫的。”

  做到“不同”很難,做好“不同”更難。但是,鞏漢林認為,差異化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如果做的東西和別人一樣,你可能得付出幾倍的努力才能夠超越他﹔如果你能夠做到差異化,就有可能彎道超車,走得更遠。”

  目前,《漢林V喜劇》的片長大概在1.5分鐘到3分鐘之間。“微喜劇是我們的一個方向,將來我們會嘗試做短劇,同樣依托互聯網平台,時長大概5分鐘到10分鐘。”鞏漢林認為,短劇會讓表達更豐滿、更全面、更具體、更系統、更富於戲劇性,畢竟有了足夠的時空、有了展開的余地,也更能展現喜劇的魅力。

  在鞏漢林看來,現在最難的還是劇本。

  “你們發現了嗎?短視頻最大的一個毛病就是——互相抄!”鞏漢林提出,“我的原則就是必須做到原創。即便你有參考,也要達到80%的新面貌。就算是拍攝好的作品,如果發現網上有雷同的,我寧可下架不播。”鞏漢林堅持《漢林V喜劇》必須做原創,要個性化,希望能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且要吃好。

  【提  案】

  今年兩會,鞏漢林帶來了3份提案,分別是《關於設立國家傳染病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機制並出台相應的法律法規的提案》《關於構筑強大的輿情安全的文宣長城 打贏與境內外敵對勢力針鋒相對的輿論之戰的提案》《關於構筑保障融媒輿宣平台安全的思想國防長城的提案》。

  他特別強調:“第3份提案是我去年遞交過的,今年我再次遞交,因為更具現實意義!”

  鞏漢林: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中國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某些媒體的蓄意攻擊、抹黑、污蔑,而我國新聞媒體的回應速度相對遲緩,對外宣傳工作有待加強。全國人民在抗疫中取得的巨大成績,不能被某些西方媒體隨意抹殺。

  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更應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做好對內對外的思想輿論工作,建立全方位的應對國際新聞輿論戰的方案與機制,扭轉中國媒體在國際輿論戰中所處的相對劣勢的地位,提高國際話語主動權。(秦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