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2020全國兩會 > 代表委員話文旅
代表委員話文旅
人文灣區、休閑灣區未來可期
——代表委員建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發布時間:2020-06-02 14:41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0-06-02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簡稱《綱要》)出台,提出共建人文灣區和構筑休閑灣區,為大灣區內的文化旅游協同發展提供了絕好的基礎和風向標。

  今年兩會,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成就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如何繼續推動灣區的發展,尤其是借力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發展推動人文灣區、休閑灣區的建設,成為諸多代表委員關切的內容。

  香港在“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不可或缺

  5月28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高票通過。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表示,這是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強維護國家安全制度建設和執法工作的重大決策,也是新形勢下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堅持依法治港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重大舉措,將有助防范、制止和懲治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發生的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作出此項重要決定,充分表明中國在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維護國家安全問題上的嚴正立場和堅定意志,充分體現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旗幟鮮明維護國家安全的共同信念和堅強決心。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特區政府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表示,建立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很有必要,隻有穩定的政治環境,才是一切經濟發展、民生就業的基礎,大家應該團結在一起,支持立法,促進香港社會重新出發,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贏得更加美好的明天。

  唐英年希望國家能夠繼續支持香港,使香港在“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扮演重要角色,香港民眾能夠共享安定繁榮的成果,年輕人能對國家有更全面深刻的了解和認同。

  對標世界三大灣區,讓一體化發展走深走實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會長黃西勤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第三產業產值佔粵港澳大灣區GDP的比重為62%,紐約、東京、舊金山三個灣區都超過80%,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大有可為。

  全國政協委員、觀瀾湖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朱鼎健從文化產業的角度提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建議。“粵港澳大灣區除了經濟上對標世界三大灣區,更要在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人文灣區上有所作為。”他建議,以人文灣區建設為目標,對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發展進行更開放的政策安排,並率先在影視、博物館等領域先行先試。

  在很多代表、委員看來,打造人文灣區、休閑灣區,一體化平台和標准尤為重要。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副會長霍啟剛認為,粵港澳區域內並無統一的文化旅游平台,例如由於缺少跨境票務系統,導致代理商不願代理中小型文化旅游項目售票事務,限制了區內民間文化旅游項目對外展示的機會。他建議,由政府牽頭,整合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旅游綜合信息平台,在平台內實現粵港澳三地信息網絡互通,推進整合票務系統,並嘗試發行粵港澳文化旅游“一卡通”。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旅游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細花對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也有類似建議。她希望,在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等線上旅游平台發展較為成熟的地區,相關部門統籌全域旅游信息化發展,搭建集銷售、採購、宣傳、售後於一體,融文化、旅游、體育、農業等於一體的信息化平台,提升旅游安全度、體驗度等,倒逼線上旅游服務企業更新商業模式、創新服務產品、提升服務質量,推動線上旅游產業升級,實現旅游業智能化、智慧化發展。

  發揮港澳弘揚中華文化窗口作用

  粵港澳三地無論在文化底蘊、生活習慣,還是自然資源方面有很多共性,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了優越條件。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珠海市分公司外伶仃郵政營業所主管謝堅認為,應該全面加強與港澳海洋旅游經濟的交流合作。他建議,進一步發揮粵港澳沿海地區如深圳、珠海的海洋海島特色和資源優勢,從海洋海島休閑、商務旅游、游艇、郵輪、海上運動、康養度假、生態體驗等方面,擴大與港澳旅游業的合作等,豐富港澳國際旅游城市的內涵,協同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打造世界級的休閑旅游度假勝地。同時,充分利用好珠海的海島資源,將各海島打造成獨具特點、風情各異的旅游休閑特色島嶼,為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及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海洋經濟注入新動力。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粵劇院院長曾小敏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建議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粵語保護傳承中心。“粵港澳三地同根同源,地域相近,文脈相親。粵語,是嶺南文化的載體。粵劇、相聲、粵語歌曲、粵語童謠、粵語影視劇等,都是建立在粵語基礎上的文化藝術,也都離不開熟悉和喜愛粵語的創作者、表演者和欣賞者。”曾小敏說。

  曾小敏表示,應進一步推進粵語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挖掘更多人文價值和推廣價值,這不僅能夠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粵港澳三地情感溝通和文化認同感、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融合,同時通過香港、澳門兩個重要的對外窗口,可以把中華文化更好地傳播和弘揚。(程佳 薛帥 宋佳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