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2020全國兩會 > 代表委員話文旅
代表委員話文旅
全國政協委員劉月寧:用藝術為決勝全面小康凝聚力量
發布時間:2020-06-02 14:44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0-06-02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到2020年確保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是我們黨對人民、對歷史的鄭重承諾”,“我們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偉大征程中,廣大文藝工作者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文藝的力量,助力脫貧,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劉月寧就是其中的一員。

  藝術扶貧:

  用潤物無聲的力量帶來精神與物質的富足

  “脫貧離不開黨和政府的精准施策,對廣大文藝工作者來說,精准扶貧也需要文藝工作者主動作為。貧困地區藝術教育資源相對匱乏,是值得藝術教育工作者深耕的領域。”談起藝術扶貧這一話題,劉月寧有感觸、有思考。

  劉月寧在先前的一些調研中發現,農村地區在實施精准扶貧的過程中,存在著沒有將藝術教育與精准扶貧有效結合等問題,在很多貧困地區沒有形成有效的藝術教育體系和特色做法,而這些對於提升貧困地區群眾脫貧斗志和信心、穩定脫貧攻堅成果十分重要。同時,受到貧困地區群眾學習文化藝術的觀念較為淡薄、相關師資力量薄弱、藝術教育花費偏高等因素的影響,部分貧困地區群眾尤其是少年兒童學習文化藝術的興趣不濃厚。“推出針對農村藝術普及教育的教材十分必要。”劉月寧表示,很多中國傳統音樂作品是有故事的,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們對中國音樂文化有基本的了解。同時她建議,通過政府進行資金支持、藝術教育工作者進行師資支持等措施,切實發揮藝術教育在精准扶貧中的作用,真正做到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

  “藝術扶貧也許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能夠產生潤物細無聲、向上向善的力量。”劉月寧說,“學習藝術不僅可以鼓勵學習者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看待世界,而且可以讓人掌握一門專業技能,並從學習中得到更多啟發、激勵與引導。”

  藝術教育:

  打破壁壘,成為生命教育的有效載體

  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是當今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民辦藝術教育作為公共藝術教育的有效補充,讓藝術教育供給方式更加多樣,為更多渴望在藝術方面得到發展的青少年提供了學習機會,同時也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滿足社會對此領域人才的需求。

  針對民辦藝術教育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劉月寧曾在2016年的提案中提出“設立專項基金支持”“設立傾斜鼓勵機制”“完善指導與監管機制”三點建議。同時,2016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的決定》﹔2017年,國務院印發《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2019年,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實施細則》……在這些制度、政策的支持下,近年來民辦藝術教育得以蓬勃發展,但仍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社會對民辦藝術教育的認知仍不充分。

  “要改良民辦藝術教育的土壤,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希望大家關注民辦藝術教育,重視文化藝術,使之逐漸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對此,劉月寧在連續多年關注、調研民辦藝術教育的基礎上,對推動民辦藝術教育發展提出一些建議:加強專項政策傾斜,推動民辦藝術教育發展﹔“破圈”藝術教育壁壘,打通公辦、民辦藝術教育互通機制﹔增加生命教育比重,讓藝術教育成為生命教育的有效載體。

  藝術交流:

  用音樂促進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作為中央音樂學院中外音樂文化交流與體驗基地和孔子音樂學院辦公室主任,劉月寧一直在探索中國音樂藝術普及教育與國際傳播交流。

  在多年的中外音樂文化交流實踐中,劉月寧深刻體會到,要立足新時代,探索新的中外音樂文化傳播模式。因此,她在提案中建議:要找准交流對象、找到中外文化契合點,讓更多國際友人認識、認知、理解中國文化﹔要了解被傳播對象的需求,達成一種“對話”狀態的雙向交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走出去”,更能不斷“走進去”,更多融入他國的主流教育和文化平台,深層次地展示、分享、交流,在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進程中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