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2020全國兩會 > 代表委員話文旅
代表委員話文旅
全國人大代表寧鋼:重視民窯文化遺產的價值
發布時間:2020-06-02 14:46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0-06-02

  2019年5月20日至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視察時,作出了要“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台”的重要指示。同年11月4日,李克強總理考察江西景德鎮時,要求“要全力以赴建好國家試驗區,把千年瓷都打造成國際瓷都”。

  景德鎮陶瓷是中國的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全國人大代表、景德鎮陶瓷大學校長寧鋼表示,作為近代手工業城市的典型,景德鎮人以創新的意識和開放包容的精神,形成了高度分工協作的72道制瓷工序的生產體系,塑造了前工業時代最具競爭力的產業模式。

  民窯作為景德鎮陶瓷文化的基石,在瓷業發展和城市文脈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景德鎮民窯歷史悠久,具有豐富的文物價值、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隨著時代發展,現代民窯迅速崛起,因其強有力的發展態勢和多元模式,成為景德鎮一道嶄新的風景線。景德鎮民窯也形成了以傳統民窯和現代民窯兩種模式比肩齊行的發展局面。

  寧鋼在今年提交的《景德鎮民窯的昨天、今天、明天》提案中提到,目前,景德鎮民窯遺址的保護工作還不到位,存在嚴重的盜挖現象﹔遺址展示方式較為單一,現有的民窯博物館規模和影響力都不大﹔民窯遺產保護和城市經濟發展、文化事業繁榮聯動效應不明顯,無法彰顯景德鎮世界瓷都的文化影響力。

  寧鋼認為,應重視景德鎮民窯文化遺產價值的挖掘、保護和展示。相關部門應支持景德鎮形成以民窯遺址保護、南河景觀再造與陶大小鎮建設為一體的整體性建設思路,探索建立景德鎮民窯博物館,展示歷代民窯制瓷所用原料、工具、產品等,以彰顯景德鎮陶瓷的輝煌歷史。同時,圍繞民窯文化打造南河瓷業水系景觀,展示該區域民窯產品類型和燒造模式,促進文旅融合。

  疫情期間,“雲”模式在各行各業中發揮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為全民抗疫提供了便利。對此,寧鋼表示,在挖掘、保護、推廣民窯文化的過程中,打造“線上全景景德鎮民窯”項目,加快支持民窯遺址、民窯文化遺產“雲平台”的建設尤為重要。

  寧鋼說,這對展示民窯發展歷史、民窯遺產景觀、民窯代表性產品等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也是向全世界推廣景德鎮民窯輝煌歷史和景德鎮陶瓷文化發展現狀的有效途徑。景德鎮傳統民窯產品曾遠銷海外,深挖其貿易路線和對外文化交流資源,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打造集陶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展示,藝術創作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生態陶瓷文化IP品牌,是時代賦予景德鎮的使命。

  在寧鋼看來,景德鎮現代民窯的迅速崛起,跟大批藝術工作者到景德鎮創業,形成獨有的“景漂”現象有著緊密聯系。“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景漂’在景德鎮創業,再現了‘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的歷史圖景。”寧鋼介紹,在景德鎮創業的“景漂”響應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賦予了新時代背景下景德鎮陶瓷文化發展的活力,是景德鎮民窯精神的傳承和延續。

  因此,從傳承民窯文化的角度來看,培養新時代優秀陶瓷工匠是第一要務。寧鋼建議,籌劃建立集藝術交流、文化沙龍、展覽展示為一體的“景漂”陶瓷文化交流中心,不僅能夠匯聚合力,還能展示景德鎮最新的陶瓷藝術發展現狀。“數以萬計的陶瓷工匠正在踐行‘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的歷史精神,烙下新的時代印記,彰顯景德鎮陶瓷文化的魅力與成就。”寧鋼說。

  2018年,國務院同意批復景德鎮設立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千年瓷都”承載著“打造對外交流新平台”的歷史使命。寧鋼建議,景德鎮須以此為契機,發揮標志性文化資源的保護、傳承與轉換作用,突出文化在城市發展與試驗區建設中的主導作用,挖掘陶瓷文化基因,探索保護與傳承創新的新模式。

  “保護好民窯遺產是夯實景德鎮‘世界瓷都’地位的關鍵因素,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隨著景德鎮現代民窯的迅速發展,有關部門應重視對景德鎮品牌無形資產的保護和利用,從國家戰略的高度進行思考和謀劃。”寧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