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2020全國兩會 > 代表委員話文旅
代表委員話文旅
全國人大代表陳靜:把華佗五禽戲列為全民健身“大處方”
發布時間:2020-06-02 14:47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0-06-02

  “華佗五禽戲是群眾性全民健身、中醫非醫療預防與康復的重要抓手和手段。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推動全民健身的重要性。”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華佗五禽戲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陳靜說,在疫情期間,她將創編的適宜各個年齡段習練的五禽戲在網絡平台上推出,讓人們“宅”在家裡也能鍛煉。

  陳靜介紹,東漢末年,神醫華佗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防重於治的理念,始創了一套載入史冊的防病祛病的養生功法——華佗五禽戲。這套功法是華佗在前人導引術的基礎上根據中醫的陰陽、臟像、經絡、氣血運行理論,結合虎、鹿、熊、猿、鳥5種動物的不同習性和動作特征創編的,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

  “新冠肺炎屬於呼吸系統疾病,診治和預防的重點是提高肺功能。肺和其他臟腑的關系,是互為因果的。單練鳥戲亦可,五戲全套一起練更好。”陳靜說。

  華佗五禽戲內涵豐富、健身作用明顯,並且不受場地、器械等限制,動作因人而異,能滿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陳靜說,無論從保護和傳承非遺的角度,還是從全民健身的角度,推廣普及五禽戲都是一項意義深遠的民生工程。黨的十九大將“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統籌推進,《“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這些政策舉措讓華佗五禽戲等全民健身養生功法的推廣普及迎來了春天。

  華佗五禽戲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需要不斷傳承與創新才能歷久彌新。在研究中,陳靜意識到古時人們的生產生活習慣與當下迥然不同,人們的身體狀況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因此在當代傳承華佗五禽戲不應一味照搬,而應該在掌握其核心理念的基礎上做到因時而變、因人而異。

  於是,陳靜在師父劉時榮的幫助和指導下創編了更適用於當代人習練的五禽劍、五禽雙扇。2002年,受國家體育總局的委托,陳靜參與創編了適宜中老年人習練的健身氣功五禽戲。2012年,她又在安徽省亳州市文化旅游體育局的支持下成立校園五禽戲課題組,2013年申報國家級課題,2016年在中小學校園進行科研測試,用科學的方法驗證其安全性、有效性和易接受度。

  “不論是創編健身氣功五禽戲,還是校園五禽戲,我們都是根據傳統五禽戲的原理,保留它的精髓進行創編。因為針對的人群不一樣,所以演練的風格也不一樣。”陳靜說,校園五禽戲在創編時,從青少年心律、平衡、握力等幾個方面出發,結合傳統五禽戲對應心肝脾肺腎的作用進行設計。適用年齡涵蓋從6歲兒童到大學青年。“例如小學版五禽戲,動作就以趣味歡快為主﹔到了初中,一些孩子具有叛逆心理,所以初中版以強健體魄、紓解心理情緒為主。”校園五禽戲創編出來後,在試推階段就產生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學生的喜愛,很多學校把校園五禽戲作為課間操進行練習。

  今年全國兩會上,陳靜帶來了關於《把華佗五禽戲納入中醫非醫療預防與康復暨國家群眾性全民健身項目》的建議。陳靜表示,建設健康中國,既要靠醫療衛生服務的“醫療處方”,也要靠全民健身的“大處方”,要把健康關口前移,將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預防為中心,醫養結合。華佗五禽戲既是非遺又是全民健身項目,同時又是中醫醫療的手段,具有復合性、多種身份、多重作用。廣泛開展五禽戲全民健身運動,發揮全民科學健身對健康的促進作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對此,陳靜建議從國家層面加大五禽戲宣傳力度,引導群眾科學健身,動員更多人加入習練華佗五禽戲等養生健身功法中來,讓中華優秀傳統養生文化助推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