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全面進入大眾旅游時代,旅游業發展成果要為百姓共享,旅游業要充分發揮為民、富民、利民、樂民的積極作用,成為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幸福產業。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圍繞繁榮發展大眾旅游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話題接受了中國旅游報記者的採訪,大家表示應聚焦大眾旅游新需求,從優化產品供給、提升服務品質等方面,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大眾旅游時代,人們旅游的頻次會顯著提高,要不斷豐富產品供給,打造更多的旅游目的地和多元業態,同時以較低的單次消費和較便捷的旅途體驗來增強旅游吸引力。因此,在城郊優化旅游發展布局,滿足人們周末‘說走就走,想回能回’的休閑需求,是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途徑之一。”全國人大代表、民盟邢台市委副主委、邢台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院長陳鳳珍建議,推動大眾旅游高質量發展,要注重文旅融合發展。就具體的文旅項目而言,需要項目設計者真正了解文化,運用提煉、延伸、關聯等方法解構文化,再通過設計實現文化的可視可感度,從而創造出具有文化屬性和吸引力的旅游項目和產品。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文化和旅游局干部姜建萍表示,受疫情影響,大眾旅游市場出現了新變化。比如,基於安全和健康等方面的考慮,市場更青睞小型團、定制團等﹔人們的旅游消費需求由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轉變,市場急需休閑、度假、體驗型產品。針對這些新變化、新趨勢,業界應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基於市場相關需求,進一步創新打造自駕游、房車游、自然山水游、開放式景區休閑游等產品和服務,為游客創新提供線路設計、配套服務等﹔以本地游為核心,創新開發和完善休閑、度假、體驗型旅游產品體系﹔加速旅游與文化、科技、商業、教育、體育、健康等領域的深度融合。
“說到旅游,我想很多人都會興奮。但當旅游回來,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沒有想象中那麼好。其中的原因很多,如旅游目的地硬件和軟件質量不高、特色不鮮明等。”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青州市政協副主席、青州市博物館研究館員王瑞霞認為,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旅游目的地要做好旅游規劃,避免同質化。如果盲目模彷其他地方開發旅游項目,游客會覺得沒有特色,進而對到此旅游失去興趣。事實上,我國地大物博,各地風俗民情差異很大,現在很多游客喜歡深度游,地方應該挖掘、利用當地特色資源,開發差異化產品,為游客帶來全新體驗。
“十四五”時期,拓展大眾旅游消費體系是一項重要任務。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希肯國際文化藝術集團董事長安庭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這給旅游業發展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但是,我國經濟發展韌性強、潛力大、前景廣闊、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變,支撐行業發展的有利因素和條件持續向好,以“演藝新空間”新型經濟業態為代表的文旅深度融合聯動體系,也將為旅游業及其衍生消費增長提供重要抓手。他建議,把政策發力點適當向前移,做到早安排、早動手、早見效,抓緊出台實施相應的國家標准和政策舉措,重視文旅新型業態的產業布局、配套政策與管理。
旅游業是海南的三大主導產業之一。全國政協委員、觀瀾湖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朱鼎健表示,自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以來,海南全面提升旅游消費供給質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該集團積極做好“旅游+”文章,聚焦“旅游+體育”“旅游+文化”“旅游+影視”“旅游+教育”等領域,不斷豐富旅游內涵和產品業態。“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海南旅游業應積極擁抱‘內循環’,為游客提供質量更高的旅游體驗。”
近年來,西部地區旅游熱度不斷攀升。對此,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工商聯副主席、青海花海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韓文林深有感觸。在青海從事旅游業十幾年來,韓文林經歷了青海旅游“越來越火”的發展歷程。他認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青海最大的吸引力。近幾年,他在提案中一再呼吁大力發展生態旅游。他說,“應該科學處理保護和發展的關系,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堅守生態底線,適度開發、合理利用,打造更多更美的生態旅游產品,進而滿足大眾旅游時代游客的綠色出游需求。”
“作為旅游行業管理者,我們應從改善基礎設施、打造IP、優化營商環境、強化行業標准化、開展從業人員培訓等方面,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服務品質。”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文化旅游廣電局副局長杜明燕介紹,目前,呼倫貝爾正在以呼倫貝爾大草原品牌為核心,規劃打造一條草原風景大道,把森林、湖泊等自然資源以及多民族特色文化資源等串聯起來,形成可以讓游客深度體驗的草原旅游環線,打造全時全季全業態的旅游模式。她還建議,在各地冰雪節慶活動和冰雪嘉年華的基礎上,抓住後冬奧時代的發展機遇,設立“國家冰雪日”﹔大力發展冰雪產業,加大冰雪旅游產品供給,建設冰雪旅游生態體系,推動冰雪旅游高質量發展。(崔哲 李志剛 李鳳)
上一篇: 汪洋參加台灣代表團審議 |
下一篇: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 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