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相關省區市積極探索實踐,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成效顯著。在調研過程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朱奕龍欣喜地看到,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沿線的文物保護狀況持續改善,文化資源展覽展示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空間有效拓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宣傳教育功能日益彰顯。
但他在調研時也發現了問題,“當前對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文化內涵挖掘和闡釋還不夠深入、不夠全面、不夠系統。”朱奕龍說,“其時代價值和精神譜系研究還有待進一步強化,在不同地區呈現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尚需進一步明確,尤其對其所蘊含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要內涵以及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歷史,重視不夠、研究不深。”
朱奕龍認為,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應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加強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的研究,強化所蘊含的“和合”文化的挖掘和闡釋,把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宣傳教育基地。舉例來說,長城文化研究要以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發展過程為重點,呈現長城沿線各民族迸發出的“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共同體意識,彰顯以長城為軸線的獨特文化帶天然形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長江、黃河文化則應突出“母親河”理念。
“各國家文化公園的重點各有側重,但都應注重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展現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偉大祖國的歷史,引領各族群眾不斷增強文化認同、歷史認同和文化自信、歷史自信,為實現民族復興匯聚起磅礡力量。”朱奕龍說。
管理者說
陝西宜川壺口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思宣:在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推進過程中,壺口景區不能缺席。我們正在依托“天下奇觀”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資源,大力加強“民族的黃河﹒世界的壺口”景區建設,近些年重點打造了以下工程和項目:一台山水交響實景演藝《黃河大合唱》,自2017年9月首演至今﹔一個弧幕影院,長達35分鐘的弧幕電影《黃河之水天上來》讓游客深度體驗黃河壺口的歷史文化﹔一個黃河全景漫游館,引入元宇宙概念,運用AR、VR等技術,豐富館內展陳內容,計劃於今年4月啟動投用﹔一個黃河壺口地質博物館,深挖水利文化內涵。
游客反饋
網友“菜菜的後邊花園”:壺口瀑布聲名遠播,一直很想看看,去年終於成行。壺口瀑布是世界上少見的黃色瀑布,黃河奔流至此,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狹如壺口,形成“千裡黃河一壺收”的氣概。壺口瀑布波瀾壯闊,離很遠就能聽到瀑布的轟隆聲。走到近前,滾滾黃河水奔涌而下,激流四射,濺起水花朵朵,蔚為壯觀。岸邊有系著白頭巾的當地農民牽著披紅戴花的毛驢,招攬游客拍照,十分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