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通知,部署啟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要求各相關部門和地區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長江文化,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是湖北必須履行好的政治責任。”湖北省政協委員、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文物保護與考古處處長陳飛說。
近年來,湖北從文物保護、考古等方向對長江文化進行了廣泛研究,為理清長江文化脈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20年5月,國家文物局正式批復長江中游文明進程研究項目,以田野考古為主要手段,廓清長江中游各個區域考古學文化年代框架及發展譜系。2020年底,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物局)與武漢大學共建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旨在進一步促進湖北乃至全國文物考古專業人才培養、文博專家智庫建設、學術科研及文物考古成果傳播。2021年12月,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全面啟動全省長江文物資源調查工作,對長江文物保護利用、編制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建設規劃提出政策建議等。
為建設好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陳飛認為需要從多個方面發力。首先,“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視角下,對湖北長江文明進行系統研究。”陳飛說,應依托長江文物、歷史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等歷史文化遺產,加強考古學、歷史學、歷史地理學等多學科綜合研究,積極推進長江中游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全面挖掘長江文明的歷史價值與時代價值。
其次,用數字化賦能文物保護,建設長江文化資源數字化平台。陳飛表示,可依托湖北省文物事業發展中心的全省文物信息化平台,借助武漢大學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文化遺產智能計算實驗室的科技優勢,實現跨部門的資源共享、數據互通,保證長江文物及其整體環境實施嚴格保護和管控。最後,“創新展示手段,推出‘暢游長江’文化雲平台。”陳飛提出,應聯合長江流域文博單位,整合全線文物資源數據,借助雲計算技術,實現可移動文物與不可移動文物線上實時展示,打造線上長江文化體驗與呈現系統。
管理者說
湖北宜昌三峽人家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屈家春: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將充分激活長江流域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在延續歷史文脈、進一步提升中華文化標識的傳播度和影響力的同時,也必將進一步推動長江流域地區的文旅融合、文旅高質量發展。
游客反饋
周晟:長江流域鐘靈毓秀、人靈地杰,既有獨特的自然風光,也有錦繡的人文之盛,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會進一步挖掘這些自然和人文景觀的文化內涵。萬裡長江,風光無限,我要一路“打卡”,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