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2022年全國兩會文化和旅游部專題 > 委員談文旅
委員談文旅
全國政協委員張凱麗:幫助民營演出機構恢復“造血”功能
發布時間:2022-03-08 09:49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李曉霞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3-08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國各類演出的場次下滑,國有院團因為有財政支持受沖擊較小,而一些民營機構面臨較大的生存危機。2021年,全國政協委員張凱麗在《關於助力全國民營演出機構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中健康發展的提案》中建議各地對民營演出機構的相關扶持措施延長時間跨度,常態化施策。該提案受到文化和旅游部的重視,讓她倍感欣慰。今年她又關注了什麼?


  我的調查:助力民營演出機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中健康發展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社會正常秩序,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文化演出行業也不例外,所有劇場演出都被按下“暫停鍵”,也許對觀眾來說可能隻是“少看了幾場戲”的影響,而對於文化演出機構,尤其是民營文化演出機構來說可謂是“傷筋動骨”,甚至是致命一擊。

  通過我一年多的調研發現,全年各類演出的場次大幅下滑,尤其是第二季度基本為零。隨著疫情的緩解,演出市場雖然有所復蘇,但是也遠遠不如往年同期水平,很多演出團體艱難支撐,由線下向線上拓展,但是線上演出很難帶來收益。票房是收入最重要的來源,資金鏈的中斷在所難免,國有院團因為有財政的支持受沖擊較小,而一些民營機構生存危機空前巨大。

  為了助推疫情下的文化企業健康發展,2020年初全國不少地區都出台了相關措施。這些措施的確非常及時,但我在調研中也發現一些問題:很多中小微文化演出機構對相關政策不夠了解﹔有些了解政策的機構,因為不符合政策的門檻而享受不到相應的補貼﹔有些舉措實施時間隻有幾個月,而疫情對這些民營機構的影響不止幾個月,甚至會更長久,政策的持續性有待延長。

  如今,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民營演出機構發展都會比較艱難,或者說是發展風險較大,怎樣為它們鋪就一條良好的、低風險的發展之路就成了我們應該關注和思考的重點。

  為此我提出了《關於助力全國民營演出機構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中健康發展的提案》。在提案中,我提出各地對民營演出機構(中小微企業)的相關扶持措施延長時間跨度,常態化施策,比如在場地租金、稅收、其他硬性支出上考慮延長優惠時間﹔適度降低扶持、補助門檻,讓更多民營演出機構享受到該措施的益處﹔加大措施的宣傳力度和執行監督,真正讓這些好的措施落到實處。

  我希望文化和旅游部等相關部委組織引導,助力民營演出機構發展。很多民營演出機構在社會宏觀層面及發展方向上沒有過多關注,隻是著眼於自身的發展,難免陷入格局較小的壁壘,相關政府部門應組織行業專家學者及大型文化機構對其進行大范圍的培訓指導,從宏觀方面指引其跳出壁壘﹔微觀方面引入一些具體的發展模式供其參考、借鑒,助其更加明確當前的發力點。

  此外,民營演出機構也應盡快恢復“造血”功能。政策的扶持、方向的引導是為民營演出機構“輸血”,助其“活過來”,而如何“活得更健康、更長久”就需要其自身盡快恢復“造血”功能。比如,根據自身特點拓展一些線下劇場演出之外的營收渠道,探索引入“互聯網+”思路,有些機構在疫情防控期間就開拓了線上藝術普及,聚攏因無法正常演出而消散的人氣與關注度﹔民營演出機構還可以嘗試拓展與其相關的文化藝術服務衍生項目、產品,來分散因為線下票房下降而產生的資金鏈緊張風險。

  民營演出機構的長期發展看似隻是盤活了一個小群體,實則意義重大,因為在文化自信、文化繁榮的進程中,隻有國有、民營各類藝術院團、演出機構百花齊放,全國文化演出產業的生態鏈才更完整、發展活力才更強勁、後勁也才更足。

  文化和旅游部答復:兼顧當前紓困和長遠發展的政策出台

  提案提出不久,我就接到了文化和旅游部相關負責人的溝通電話,他們非常重視,仔細與我溝通相關細節。之後,我又收到了文化和旅游部的提案答復函。

  從文化和旅游部的答復可以看出,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視民營演出機構的健康發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文化和旅游部認真落實中央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部署,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及時推出一系列紓困惠企政策,幫助包括民營演出機構在內的各類演出市場主體渡過難關。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為幫扶各類演出市場主體應對疫情持續影響、促進演出行業復蘇發展,文化和旅游部在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推動演出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指導推動演藝新業態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特別讓我高興又欣慰的是,就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4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簡稱《若干政策》)。《若干政策》既涵蓋減稅降費、穩崗返還、房租減免、金融支持等10條普惠性政策,又聚焦旅游業的實際困難和企業關心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7條專項幫扶措施。這些政策和措施堅持減壓力和增活力相結合,統籌降本和增效,兼顧當前紓困和長遠發展,為緩解文化和旅游企業當前困難、增強廣大從業者信心、助力行業恢復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今年的關注:加大現實題材文藝作品創作力度

  近日,央視一套開年大戲《人世間》熱播,眾多觀眾及業內人士好評如潮。我在其中飾演的“曲老太太”一角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部現實題材電視劇能深受歡迎是意料之中的,從劇本、導演、演員到視覺畫面等,都營造出原汁原味的氛圍,還原了百姓身邊的生活氣息,讓大家能迅速產生共鳴,而這正是現實題材文藝作品的魅力之所在。現實題材文藝作品帶給人的溫暖比其他題材更真實、更有溫度,也更震撼心靈,像一股暖流持續溫暖著人心。

  為此,今年我提出了《關於以人民為中心、加大現實題材文藝作品創作力度的提案》。在提案中,我提出了5點建議:扎根基層,加大採風力度、把握採風方向﹔加大扶持力度,放寬扶持條件﹔加大傳播平台及空間﹔拓寬現實題材作品形式﹔以人民為中心,真正沉下心來搞創作。

  我希望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有關部門和廣大文藝工作者能以此為契機,齊心協力,力爭為人民群眾奉獻出更多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文藝作品,展現新時代的發展成就及百姓的幸福生活,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讓人民更有幸福感、獲得感。(劉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