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文化產業發展各領域。以視頻直播、創意廣告等為代表的文化新業態帶動作用持續增強,數字化轉型已然成為文化產業發展變革的重要助推器。
推進文化產業創新發展,首先要堅持以創新驅動文化產業發展,落實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促進文化產業“上雲用數賦智”,推進線上、線下融合,推動文化產業全面轉型升級,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2020年以來,“雲”文化項目成為亮點。雲演出、雲博物館、雲錄制、雲旅游、雲音樂會、雲端論壇等滿足了人們多元的文化需求。比如,故宮博物院推出了“VR故宮”“全景故宮”和雲游故宮觀展,敦煌研究院利用數字資源推出了“數字敦煌”和雲游敦煌等線上產品。“互聯網+文化”,讓傳統文化產業煥發生機。
“文化產業借助新技術推出新產品、發展新興業態,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北京市委會副主委、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認為,從傳播角度看,傳統文化利用短視頻、直播等新興媒介為擴展其傳播范圍,提升傳播到達率提供了新路徑和新方式﹔從保護角度看,諸如數字化技術對文物、遺產的研究進行復原,以及虛擬現實、大數據等這些新技術則為其保護創造了新條件。
數字化轉型是當前文化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但張頤武也發現,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爭議。比如線上演播、直播以及短視頻會涉及盜版、直播打賞無規范、優質知識文化內容傳播人才儲備不足等問題。對此,張頤武認為,面對發展中的問題要加強有效監管和行業自律,加強對公眾的宣傳和引導,以此減少不規范現象。
圍繞文化產業發展新需求,從新型基礎設施、文化產業裝備水平全面提升,到文化產業標准體系、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再到產業創新鏈培育,構建創新發展生態體系。《“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指出,要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文化創作、生產、傳播、消費等各環節的應用,推進“上雲用數賦智”,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發展數字創意、數字娛樂、網絡視聽、線上演播、數字藝術展示、沉浸式體驗等新業態,豐富個性化、定制化、品質化的數字文化產品供給。
全國政協委員、觀瀾湖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朱鼎健提到,通過數字經濟,可以前所未有地增加旅游項目和內容,並帶來旅游的全新體驗。為做好數字經濟賦能旅游產業,他建議對“數字+旅游”進行全方位的頂層設計,擴大專項基金推動企業進行數字旅游項目、產品的開發,進行數字旅游景區建設,組建旅游業數字化聯盟,推動旅游產業數字化平台建設,構建數字化場景服務能力,推動旅游產業實現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數字化。
上一篇: 全國政協委員張凱麗:幫助民營演出機構恢復“造血”功能 |
下一篇: 加大力度治理演出市場“黃牛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