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盤州市淤泥鄉岩博村
“岩博小酒美,岩博村更美。”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盤州市淤泥鄉岩博村黨委書記余留芬接受中國旅游報社記者專訪時,盛情邀請人們到“人民小酒”的故鄉岩博村旅游。“除了小酒,這裡還有美麗的藏龍山、岩博水庫和神秘的彝族風情。”
2017年10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黨的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討論時和余留芬的對話,讓岩博村的人民小酒成了“網紅”。時隔5年,人民小酒已實現產值約10億元、銷售收入約5億元。2020年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上,人民小酒系列產品還獲得金獎。
余留芬介紹,人民小酒釀制工藝源自盤州彝族同胞水拌酒發酵工藝和小鍋蒸餾工藝,至今已有600余年歷史。2019年4月,岩博小鍋酒釀制工藝成功入選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今年全國兩會,余留芬在提案中進一步建議將岩博小鍋酒釀制工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隨著人民小酒的火爆,岩博村也從“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小山村,變成了游客紛至沓來的鄉村旅游點。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余留芬接受中國旅游報社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將編制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將獨特的山水、習俗、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將鄉村振興和鄉村旅游發展、鄉村文化挖掘結合在一起”。
如今3年過去了,余留芬做到了。她帶領鄉親們重點打造以人民小酒生產參觀體驗為主的工業旅游、以黨建扶貧成果展示和體驗為主的黨建紅色旅游、以彝族文化展示體驗為主的民俗特色旅游,建成盤州岩博酒業基地旅游景區,包括人民小酒生產車間、人民小酒展覽館、岩博黨性教育基地、彝族風情村寨、音樂噴泉等。其中,岩博黨性教育基地佔地30畝,擁有黨建展示廳、會議廳、宴會廳等,能夠接待300余人住宿。目前,景區已累計接待游客及學員數萬人次。
“岩博村是一個以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村落。在這裡,游客還可以領略神秘的民族風情。”余留芬說,火把節是岩博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村民都會宰牛殺羊,集體分享,並備酒肉祭祖。夜幕降臨,人們在寬闊的地方搭建篝火,跳起歡快的彝族達體舞,祈禱消除蟲災病害,祈求豐收連年。此外,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彝族同胞還會舉行隆重的祭山活動。
不論是釀酒還是做旅游,余留芬最大的願望,就是通過發展鄉村產業,帶動更多老百姓脫貧致富。如今,岩博村已形成集種植、釀制、酒糟加工、生豬養殖、生態旅游於一體的產業體系。村民人均收入3.3萬元,集體資產達到1.12億元,集體收入突破800萬元。
“今後,我們將繼續深入挖掘岩博小鍋酒文化、彝族民俗文化,帶動更多鄉親過上幸福生活,爭取把岩博村建設成為‘產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全國百強村。”余留芬說。 (李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