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具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充分挖掘其潛力,培育群眾喜愛的文旅產品,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不僅有助於建立鄉村振興長效機制、促進農民致富,也有利於推進鄉村振興的創新實踐,進一步釋放農村發展活力。”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洛陽理工學院副院長馬珺接受中國旅游報社記者專訪時建議加快鄉村文旅融合發展,打造“有文化”“有創新”“有實力”的鄉村文旅融合產品。
馬珺調研發現,國內不少鄉村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模式,已經形成了不少成功經驗。但一些鄉村的文旅融合仍存在構架“兩張皮”、產品形式較單一、政策制度不健全、人才隊伍較落後等問題。馬珺建議,開展鄉村文化和旅游發展頂層設計,制訂文旅融合發展的政策體系。
馬珺建議,從制約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的“錢、地、人”等要素入手,著力破解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的制度難題。各省、市應結合區域實際情況,設立鄉村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專項資金,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文旅融合項目建設﹔對文旅融合發展項目用地進行科學規劃,緩解文旅產業供地難問題﹔強化鄉村文旅融合發展人才保障,培養和帶動一批有鄉愁、知鄉村、愛鄉村的“好鄉賢”、大學生、農民工等從“洋專家”變“土專家”、“泥腿子”變“田秀才”。
在產品設計上,馬珺建議,要打造“有文化”“有創新”“有實力”的鄉村文旅融合產品。鄉村文旅產品要體現鄉村本地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挖掘和提升文化內涵,讓鄉村景觀由“背後存在”轉變為“柔性展示”,讓鄉村風情由“蜻蜓點水”轉變為“駐足停留”,讓鄉村休閑由“吃喝玩樂”轉變為“品賞體驗”。要推動數字技術在鄉村文旅產品創意、生產、傳播、消費等環節的應用,推進鄉村非遺和產品“上雲用數賦智”行動。要圍繞鄉村文旅資源開發,打造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特色小鎮,構建新型全域旅游產業體系。
馬珺還建議,創建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業態。一是打造帶動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的產業集群。以建立鄉村文旅監管體制為抓手,壯大文博創意、民俗風情、賽事節慶等鄉村文旅新業態﹔創新鄉村文旅運營機制,盤活鄉村文旅資產,優化鄉村文旅產品結構,提升鄉村景區運營水平﹔打造本地化鄉村文旅企業的龍頭,形成優勢互補、競爭力強的文旅企業集群。二是創建上層次、有質量的文旅消費集聚區。加快推動鄉村文旅消費由食宿觀光向休閑度假轉變,建設一批以自駕露營、養老養生、研學科考為主題的鄉村文旅項目﹔打造“鄉村附近大景區、景區周邊小鄉村”的消費集聚區,形成鄉村文旅“點、線、面”結合的立體消費體系。
“總之,全要素的挖掘和創新、全鏈條的營銷和推廣、全方位的包裝和展示,有利於鄉村文旅產業有機融合,有利於鄉村文旅產品有效上市,從而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馬珺說。(李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