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2022年全國兩會文化和旅游部專題 > 委員談文旅
委員談文旅
夯實邁向世界博物館強國的法制基石
發布時間:2022-03-09 14:28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李曉霞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3-09

  全國政協委員  王春法

  我國博物館事業發展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去年5月,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文化和旅游部等九部委聯合印發《關於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到2035年,中國特色博物館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博物館社會功能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館強國,為全球博物館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截至2021年底,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登記博物館總量仍達到5700余座,年參觀人數超過10億,而且出現了考古博物館、數字博物館等許多新的博物館形態。相比之下,博物館既有法規在應對考古發掘品配置、博物館之間藏品交流、文物鑒定和市場交易、智慧博物館建設、數字化文化產品生產、綜合性文博人才培養等方面明顯能力不足,迫切需要通過立法來從根本上給予制度支撐。

  法制建設是推動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現有博物館相關法律層級不高。當前我國的博物館相關法制體系中,《文物保護法》隻是從文物收藏單位的角度對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做出過規定,專門性的博物館法律尚付諸闕如。據了解,2015年國務院頒布的《博物館條例》是現行有效最高位階的法律性規范。在實際工作中,博物館規范體系主要仍以形式多樣、龐雜分散的規范性文件的形式呈現。由於這些文件大多停留在宏觀指導層面,在落實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形成諸多相互沖突、具有明顯地方色彩的地方性法規,層層截留文物、大型綜合性博物館處境尷尬等問題比較明顯,亟須通過最高權力機構制定頒布博物館法來定分止爭。

  改革發展中的新問題也在不斷涌現。由於實行屬地管理,文物所有權、管理權、使用權邊界模糊,博物館文物資源協調能力也顯現不足。

  基於此,我在提案中提出,針對當前博物館事業飛速發展、改革不斷深入的客觀實際,盡快將博物館立法補充納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中,由相關專委會加強統籌協調,開展立法調研,啟動立法程序﹔同時,充分征求不同類型博物館以及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廣泛凝聚行業及社會共識,必要時可邀請或委托有代表性的公共文化機構、教學科研單位或社會組織,研究起草形成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可操作性強的博物館法草案作為工作基礎﹔再次,要明確突出重點、分類管理、規范有序、強化導向原則,將不同類型博物館的功能定位、使命職責納入法制框架,把文物所有權、管理權、使用權分離開來,加強博物館資源整合, 有效破解博物館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藏品權屬不清、館際交流不暢、文物活化難等改革難題,切實保障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