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2022年全國兩會文化和旅游部專題 > 代表話文旅
代表話文旅
完善“文教結合”機制,培養創新藝術人才
發布時間:2022-03-10 09:18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李曉霞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3-10

  全國人大代表  廖昌永

  對高等藝術院校而言,舞台不僅僅是藝術實踐的基地,更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師生既是教育教學的主體,也是文藝戰線的尖兵。通過“文教結合”常態化、精准化,實現教育與文化之間的長短結合、優勢互補。

  新時代以來,高等藝術院校在黨的教育方針、文藝方針的正確引領下,人才培養實現跨越式發展,優秀拔尖創新人才登上國際舞台,弘揚主旋律、歌頌新時代的精品佳作不斷涌現。

  2021年,為慶祝建黨百年,上海音樂學院主動謀劃、積極推進,完成了“5+2”建黨百年計劃,推出原創歌劇《康定情歌》《霓虹燈下的哨兵》、交響合唱《龍華英烈頌》、交響套曲《龍華魂》、原創音樂劇《忠誠》、全國首部8K歌劇電影《賀綠汀》及新時代版《長征組歌》等。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下演出僅舉辦24場,但“雲”上展演獲得巨大成功,僅新時代版《長征組歌》累計在線觀看量就達2億人次。上述全部劇目師生參與人數佔全校師生總人數的70%以上,真正實現了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的雙豐收。

  但是,高等藝術院校在開展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兩項工作時,也會遇到瓶頸問題,比如學生舞台實踐與高水平演出之間的聯動關系、人才培養質量與文化市場檢驗、所屬一流演出場地缺少文化資金的扶持等。

  由於教育與文化分屬不同管理條線,亟待有一種特別機制打破藩籬、緊密結合,進一步釋放高等藝術院校的藝術生產力,同時也使得文化市場與人才培養高度契合,真正使教育能夠插上文化的翅膀騰飛,文化可以接駁教育的引擎翱翔,推動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

  藝術類高校應堅持教育本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同時堅持藝術實踐融入教學。上海音樂學院從學生全面發展的內涵要求著手,形成了獨特的“教創演研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同時,高校也應承擔在文藝創作、舞台展演方面的社會責任,以“文教結合”為路徑開展社會服務,積極發布並實施一批國家級“文教結合”重大項目,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積極貢獻原創精品、舞台經典,出作品、出人才。

  我建議:以“部—部—市共建”夯實國家層面“文教結合”機制,從試點到推廣分步實施﹔堅持立德樹人,同時進一步解放藝術生產力、提升藝術產品質與量﹔“文教結合”精准化、常態化,文化與教育相向而行,取長補短。通過“文教結合”,可以較大程度上解決教育類藝術演出場館成果轉化過程中的瓶頸問題,進一步發揮其反哺教學、服務社會的功能。文化與教育相向而行,取長補短,方能最終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