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調研中,調研組實地走訪了海豐縣西秦戲藝術傳承中心。海豐縣西秦戲藝術傳承中心原為海豐縣西秦戲劇團,其前身是20世紀40年代組建的西秦戲慶壽班。半個多世紀以來,劇團在挖掘整理傳統劇目和表演藝術的同時,致力於培養新一代人才,曾多次參加國家、省級、市級藝術匯演和重大賽事,獲得過劇團、劇目、演員等多項獎項,被譽為“天下第一團”。調研組了解到,西秦戲在傳承、保護與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面臨著很多挑戰和困難。如體制改革中的遺留問題、管理機制不貼合藝術工作規律、創作生產條件差以及人才梯隊建設落後等,都給西秦戲的傳承和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同時調研組針對以上問題都提出了一系列對策建議,相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西秦戲一定會繼續傳承、發展,並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與創新作出貢獻。中心為調研組專場西秦戲代表作《斬鄭恩》《三官堂》《休書》等經典名作。特別是著名西秦戲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呂維平老師親自登台演出的《劉錫訓子》,唱念精湛,令人耳目一新。
調研組還走訪了著名戲曲理論家、西秦戲研究權威,今年已經94歲高齡的呂匹先生,對甘肅西秦腔與廣東西秦戲的血脈淵源從學術上進行請教。此外,還在汕尾市實地考察了西秦戲的廟會演出場地和演出習俗,在汕尾市文化館仔細查看了西秦戲現存戲曲文獻資料。
通過甘肅、廣東藝術科研院所的聯合調查,促進了兩地藝術科研機構的學術交流,特別是青年科研人才的交流互動。從戲曲文獻資料、音樂聲腔、表演體系等幾個方面為進一步開展對西秦戲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加強甘肅秦腔和西秦戲之間的聯系和溝通,共同推動西秦戲的傳承與創新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供稿單位及撰稿人:甘肅省文化藝術研究院 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