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持之以恆推動業務和學術能力提升,建立正確的學術研究方法和理論研究基礎,2023年3月21日上午,新疆藝術研究所以中華民族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為主題開展業務交流會。交流會由副所長雷強主持,全所干部職工參加。
交流會首先由辦公室副主任馬爾哈巴以“家鄉的春分習俗”為主題向大家介紹春分的來歷和塔城地區慶祝春分的民俗活動。在塔城地區各民族當中,人們認為這一天是自然界生命開始蘇醒和成長的起點,是春耕開始的標志,人們進行植樹、賽馬等與春耕有關的活動,飽含著民眾對幸福生活的感恩與祈福。
研究部研究員拜格買提﹒玉蘇甫向大家介紹了流傳在哈密地區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青苗麥西熱甫,並給大家解讀了青苗麥西熱甫和春分麥西熱甫的異同與聯系。春分麥西熱甫這一天人民互相擁抱、祝福新年、祈求庄稼興旺,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研究部副主任艾賽提﹒巴拉提向大家匯報了在阿克蘇駐村、和田地區開展非遺田野調查中見到不一樣的春分民俗活動,和大家分享了拍攝的叼羊、斗雞等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非遺項目的視頻資料。
推廣部主任努爾﹒玉素甫告訴大家和諧是“春分”所蘊含的最重要的文化內涵,集中表現為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在這一天,伊犁當地居民自發清理村庄和城市的溪水或河流,這種對大自然的愛護和親近,體現的人們對天地、對自然的敬畏和愛護,象征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一天各種矛盾糾紛的和解、親友間的往來祝賀、盛大節日活動中不分彼此的積極互動,各種扶助貧弱的募捐活動,都體現著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和睦和諧。努爾主任向大家詳細介紹了哈薩克族迎接春分的美食,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帶來的哈薩克族傳統美食,大家沉浸在分享的快樂之中。
新疆藝術研究所副所長雷強對本次業務交流活動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認為新疆藝術研究所一直致力於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與研究,學術研究要立足當下走進田野,田野調查是驗證理論、升華認知的重要方法。每一位專業技術人員都要牢記,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民生賴之以興﹔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學問賴之以成﹔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人才賴之以強﹔廣闊的田野是最好的授業課堂,也是最廣闊的成才舞台。
供稿單位及撰稿人:新疆藝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