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開創新時代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 > 媒體報道
媒體報道
宏觀政策有力支持實體經濟
發布時間:2022-10-24 16:31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經濟日報 2022-10-24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10年來,我國持續創新完善宏觀調控,財政、貨幣等宏觀政策有力支持實體經濟。專家學者認為,下一步,要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更有效支持實體經濟、更有力服務宏觀大局。
  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我國實體經濟飛速發展,制造業規模居全球首位,在穩定居民就業、提高經濟競爭力以及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其中,財政、貨幣等宏觀政策為支持實體經濟發揮出重要作用。”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說。
  近年來,宏觀政策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精准調控、相機調控,從總量和結構上持續加大調節力度,有效為市場主體紓困解難。
  財政政策通過保持必要支出強度、優化支出結構,有力保障了國家重大戰略任務,有效支持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統計顯示,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從2012年的12.6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4.63萬億元,年均增長8.5%。積極的財政政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發揮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作用,顯著降低了經濟周期波動影響。特別是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不利影響中,財政政策靠前發力,用好政策工具箱,打足提前量,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10年來,我國貨幣政策保持穩健基調,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量穩質升,有力有效。”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2012年以來,廣義貨幣供應量(M_2)年均增速為10.8%,與名義GDP年均增速基本匹配,有力地推動了國民經濟穩健發展。
  在保持總量合理穩定的基礎上,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聚焦服務普惠金融、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精准發力。截至2022年6月末,人民銀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余額為5.4萬億元,約佔基礎貨幣總量的六分之一,處在合理水平。
  今年以來,財政貨幣政策繼續發力,在財政收入壓力加大的形勢下,安排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6.71萬億元、比上年擴大2萬億元以上,優先支持國家重點項目,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1月至8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累計增長6.3%。同時,常態化實施財政資金直達機制,進一步擴大直達資金范圍,實現資金“一竿子插到底”,市場主體可以更加直接、快速獲得“輸血”。
  金融給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也保持了較大力度。今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達27.7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01萬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18.08萬億元,同比多增1.36萬億元。
  “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就要推動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集聚、政策措施向實體經濟傾斜,尤其是要加大對制造業的支持。在財政政策方面,從支出角度來看,應發揮好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通過專項債、財政補貼等多樣化的方式,加大財政資金對制造業,尤其是先進制造業的扶持力度,推進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李旭紅認為。
  支持市場主體減負
  近年來,宏觀政策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還體現在加大力度為市場主體減負等方面。企業稅費低了,融資成本降了,發展動力更足了。
  近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公告,明確企業投入基礎研究稅收優惠政策,相關支出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可按實際發生額在稅前扣除,並可按100%在稅前加計扣除。這項鼓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的稅收優惠政策,隻是今年以來出台的諸多為實體經濟減負“紅包”中的一項。統計顯示,2013年至2021年,通過實施減稅降費,減輕企業負擔達8.8萬億元,市場活力持續激發,有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實體經濟經營和發展中的各種困難,需要通過財政政策發力、扶持。財政政策對重點行業和相關產業提供了支持,大規模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尤其對減輕制造業企業、中小微企業的實際負擔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說。
  尤其是,分行業看,制造業退稅5818億元,佔比26.3%,是受益最明顯的行業﹔分企業規模看,小微企業是受益主體。已獲得退稅的納稅人中,小微企業戶數佔比92%,共計退稅8902億元,金額佔比40.2%。
  除了減稅降費,近年來不斷降低的融資成本也帶給企業實實在在的優惠。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推進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建立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推動實際貸款利率穩中有降。截至2022年8月,1年期LPR為3.65%,較2018年年初貸款基准利率下降70個基點﹔企業貸款利率為4.05%,較2018年年初下降126個基點,處於有統計以來最低水平。
  面對多重超預期因素的不利影響,今年減稅降費力度空前。截至9月20日,今年以來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3.4萬億元。其中,作為“重頭戲”的增值稅大規模留抵退稅效果突出,已退到納稅人賬戶的稅款達22113億元。
  今年以來,LPR報價已多次下調。1年期LPR下調兩次共下行15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下調3次共下行35個基點。一系列改革舉措有序推出,也引導存款利率下行。9月中旬,國有商業銀行主動下調存款利率,帶動其他銀行跟隨調整,其中不少銀行是自2015年10月以來首次調整存款挂牌利率。
  帶動擴大有效投資
  當前,地方政府專項債、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已經成為穩投資、穩需求、穩經濟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帶動擴大實體經濟領域的有效投資中發揮出了綜合效應。
  10月20日,海南省成功發行新的兩期專項債券,總額超過35億元,分別用於海南自由貿易港、基礎設施建設。同一天,河北、黑龍江也分別發行了不同額度的專項債券。這是各地加快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的最新進展。作為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工具,專項債券發揮著越來越突出的作用。2015年至2021年,我國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12.2萬億元,有力支持擴大有效投資。
  同時,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和地方政府專項債二者共同發力,政策效能迅速釋放。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進出口銀行近期已完成6000億元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為引導政策性資金和市場化資金有效匹配,人民銀行新增政策性開發性銀行8000億元貸款額度和金融債發行額度,優先用於支持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升級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
  今年,我國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3.65萬億元,在去年12月提前下達1.46萬億元的基礎上,3月份已將剩余的用於項目建設的專項債券額度全部下達地方。各地“快馬加鞭”發行使用,截至8月底,已累計發行專項債券3.52萬億元,用於項目建設的額度已基本發行完畢。目前,各地正依法用好5000多億元專項債務結存限額,力爭10月底前發行完畢並盡快投入使用。
  何代欣認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必須把積極財政政策效能提升與支持實體經濟緊密結合起來,將穩定經濟社會運行作為宏觀調控的主線索,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先導作用和帶動效應,並與其他宏觀政策充分、有效銜接,形成組合效應。
  “此外,還需加強對稅收優惠政策的動態調整,進一步精准施策,通過優化稅收優惠方式促進制造業的發展。同時,繼續發揮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科技創新激勵政策的效應,引導制造業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形成科技領軍企業定位和布局,全面建設制造強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李旭紅說。
  周茂華認為,貨幣政策需要保持一定的靈活性。目前國內需求仍處於恢復階段,須繼續加大對受困行業企業、中小微企業和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應加大政策儲備,促進有效投資“補短板、調結構、穩就業、帶消費”綜合效應充分釋放,加力鞏固經濟恢復基礎。(記者 陳果靜 曾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