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開創新時代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 > 代表風採
代表風採
王旭東:將故宮建成文明交流互鑒的中華文化“會客廳”
發布時間:2022-10-18 18:07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2-10-18
  10月16日上午,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首場“黨代表通道”上,黨的二十大代表,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表示,文物和博物館是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橋梁,有助於促進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理解,消除分歧。故宮博物院承載著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要將其建成文明交流互鑒的中華文化“會客廳”。
  對此,王旭東闡釋道:“這與我從事的工作有關系,也與我30多年的文物保護實踐、成長經歷有關系。”在他看來,敦煌莫高窟自公元4世紀開鑿以來,整整持續了1000年,見證了來自印度的佛教文化不斷中國化的過程,也見證了佛教藝術不斷中國化的過程﹔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到今年已有602年的歷史,皇家古建筑群及其收藏的文物承載的是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從這兩處遺產中間,我們看到了一種開放包容、交流互鑒的文化態度。”王旭東說。
  “故宮博物院肩負著保護並傳承弘揚故宮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我們提出了‘四大願景’:要建成國際一流的博物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領者、文明交流互鑒的中華文化‘會客廳’。”王旭東坦言,這樣的使命僅僅靠故宮博物院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社會各界甚至國際同行的參與。
  圍繞建成文明交流互鑒的中華文化“會客廳”這一重要願景,王旭東介紹,故宮博物院將開展幾方面工作:第一是文物互換展覽,既要“走出去”,也要引進其他國家的文物到故宮博物院進行展覽,還可以一起策劃跨文化的比較展覽。第二是學術交流,連續5屆“太和論壇”已經進行了相關探索,未來將繼續邀請不同國家的學者開展學術交流。第三是人員交流,推出“太和學者計劃”,讓故宮博物院的學者,尤其是年輕學者“走出去”,到世界各個國家的博物館、大學、文化機構去學習、交流,向國際同行講述中國故事。同時,邀請世界各個國家的專家學者來到故宮博物院進行研究,以他們的視角來看故宮承載的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此外,故宮博物院還有兩個國際組織的培訓機構,為中國以及其他國家培養文物保護和博物館人才。(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