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會開幕以來,各位代表聆聽報告、學習報告,認真思考、踴躍發言。大家一致認為,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凝聚全黨智慧、反映人民意願,進一步指明了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進方向,是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黨的二十大代表,青海省委常委、西寧市委書記陳瑞峰說。
黨的二十大中,他所在的青海代表團共有28名代表,這其中來自生產和工作一線的黨員有11名,少數民族黨員有10名,獲得過全國榮譽稱號的黨員有13名。“他們肩負著全省43.9萬名黨員、593萬各族群眾的信任和重托,光榮地出席黨的二十大。”陳瑞峰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堅定不移地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優先,大力實施“一優兩高”戰略,積極推進生態文明高地和產業“四地”建設,加快建設“六個現代化”新青海,各項工作取得歷史性新成就、新進展。
陳瑞峰表示,踏上新征程,各位代表一致表示,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聚焦青海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堅定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付諸行動,見之於成效,奮力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譜寫青海發展新篇章。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
“青海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團結融合的典型地區。在青海,做好民族工作關乎全局、意義重大。”作為來自多民族聚居地區的黨代表,陳瑞峰介紹,青海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度地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的建設。青海各族人民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裡手足相親、守望相助,開創了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新局面。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陳瑞峰舉例,“大家比較熟悉的馬家窯文化等,與中原的仰韶文化是一脈相承的。河湟文化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柳灣彩陶、熱水墓群、喇家遺址等展現了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報告指出,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如何鞏固這一思想基礎?陳瑞峰表示,在實際工作中,牢牢把握文化認同這個根本,大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大力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深入挖掘河湟文化、昆侖文化、《格薩爾》史詩、熱貢藝術、唐蕃古道等的價值,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造了山宗水源、大美青海等一批文化符號,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進一步增強。
據了解,作為革命文化的富礦,青海近年來常態化、制度化地開展了一系列黨史學習教育,持續做好“四史”宣傳教育,大力弘揚長征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開路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凝聚團結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陳瑞峰介紹說:“目前,青海省全部市州建成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多元文化的時代魅力日益彰顯,民族團結進步的文化基因不斷厚植,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欣欣向榮,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文明和諧的現代化新青海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進步、新的成就。”(薛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