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開創新時代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 > 代表風採
代表風採
楊霞雲代表:與時俱進出好戲,打造符合時代潮流的“爆款”
發布時間:2022-10-22 14:57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10-22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令我們文藝工作者最有共鳴的一句話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黨的二十大代表、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浙江婺劇團)演員楊霞雲說。
  什麼樣的作品能夠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就能找到答案。”在楊霞雲看來,一部好戲,首先要得到老百姓的認可和喜歡。“傳統戲曲隻有不斷打磨,才能常演不衰。”她拿婺劇經典作品《白蛇傳》舉例,“傳承到我們這一輩時,在保留傳統底色基礎上融入當代人的審美趣味,根據演員的藝術特長再度加工提煉,劇情更加緊湊,可看性更強。同時,正如報告裡所強調的,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楊霞雲一貫推崇並踐行傳統戲曲的與時俱進。《白蛇傳》中,行蛇步、擺蛇頭、纏蛇形等動作是其他劇中不曾見過的﹔《血路芳華》中,10多個連續串翻令人目不暇接……近年來,楊霞雲主演的青春版《穆桂英》《白蛇傳》等紅遍大江南北,走進海外數十個國家,在當代戲劇舞台掀起一場“青春風暴”。憑借精湛技藝,2015年,楊霞雲獲得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梅花獎。
  “我們基層院團師生兩代人3次參加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感到無比光榮。”楊霞雲口中的“師”即婺劇名家,黨的十六大、十八大代表陳美蘭,她不僅將一身絕技傾囊相授,還在藝術人生的頂峰期,把舞台中心讓給學生。“作為一名黨員,我更有責任把這個接力棒傳下去。”如今,楊霞雲也開始帶學生,經常為“90後”“00後”配戲。
  “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中多次提到文化,讓我非常感動,我覺得這個報告是對我們文藝工作者最大的鼓舞。”楊霞雲說。
  2006年浙江婺劇團成立50周年之際,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寄語院團“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多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精品”,成為推進婺劇在新時代煥發更加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指引。“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文藝工作者,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努力推出更多優秀作品,進一步用戲曲講好中國故事,不斷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貢獻力量。”楊霞雲說。
  報告指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近年來,浙江戲劇界喜訊連連,不僅創作出歌劇《紅船》、婺劇《血路芳華》、越劇《楓葉如花》等一批精品力作,更在連續幾屆梅花獎的評選中有所斬獲,出戲又出人。
  “為什麼婺劇所到之處,都能贏得經久不息的掌聲?歸根結底,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楊霞雲表示,作為一名基層文藝工作者,講好中國故事需要拿出更多符合時代要求的藝術精品,做好“傳幫帶”工作。“正如我的老師陳美蘭所說,一部優秀的大戲並不專屬於某一名演員,年輕人能賦予傳統劇目新活力、新內涵。如今,我們劇團正在著力培養‘90後’‘00後’演員勇挑大梁。期待一代代婺劇演員通過不斷努力,讓地方戲曲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楊霞雲說。
  同時,楊霞雲十分關注文藝院團的發展。文藝院團如何創新經營方式、開拓演出市場?此次參會過程中,她利用各種機會與文藝界其他黨代表進行交流探討。楊霞雲說:“作為傳統劇種,想要開拓演出市場並不容易,必須守正創新,打造符合時代潮流的‘爆款’。”
  楊霞雲以排演的婺劇《血路芳華》為例,“在這個劇目中,我們吸收了舞蹈、體操、雜技等藝術形式,在確保思想性的同時,想方設法提升劇目的藝術性和觀賞性,增強對觀眾的吸引力。每次演出,劇場基本坐滿,其中還有很多年輕人。這也為我們接下來的藝術創作提供了一個方向,那就是要推出符合時代特征的文化產品,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講好浙江故事、中國故事。”她說。
  楊霞雲對婺劇的未來充滿信心:“我們將繼續加強文藝人才隊伍建設,做好‘傳幫帶’,培育更多戲劇人才,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播中華文明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薛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