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從2013年10月18日至2014年1月31日,五米巨幅《芙蓉花》宣傳海報將長久懸挂在高大雄偉、氣勢恢宏的委內瑞拉國家美術館外牆上,這是委內瑞拉國家美術館有史以來懸挂時間最長的一幅宣傳畫。嬌艷多姿的芙蓉花在素潔淡雅的牆面映襯下,格外耀眼醒目。走進美術館正門大廳,又一鮮艷奪目的巨幅《芙蓉花》映入眼帘,將中國駐委內瑞拉大使館與委內瑞拉人民政權文化部共同舉辦的2013國慶活動“跨越大洋——中國藝術家當代作品展”和2014中委建交40周年慶典彰顯得分外喜慶。這幅作品就是“中國當代芙蓉畫家第一人”楊學寧的代表作《芙蓉花》。
楊學寧向委內瑞拉前駐華大使羅西奧﹒馬內羅女士贈送作品《芙蓉花》
在設計此次作品展宣傳海報時,中國駐委內瑞拉大使館和委內瑞拉國家美術館從20位畫家的40幅作品中,不約而同地選中了楊學寧的《芙蓉花》作為媒體發布會、開幕式、邀請函、外牆宣傳和易拉寶等宣傳品的主打畫面:一是芙蓉花的雍容典雅、吉祥喜慶恰與國慶和兩國建交活動的歡樂氣氛相吻合﹔二是芙蓉花的明艷絢爛、熱烈奔放與委內瑞拉人民歡快豪爽、開朗向上的民族性格相一致﹔三是芙蓉花的國色天香、花開富貴代表了中國人民對未來“中國夢”的美麗憧憬,也表達了中國人民及中國藝術家對委內瑞拉人民繼承查韋斯總統遺志、齊心協力“建設國家、發展民生”的美好祝福。
高懸在委內瑞拉國家美術館外牆上的《芙蓉花》
隨著展覽的持續開放,特別是駐委內瑞拉使館的廣泛宣傳,委內瑞拉民眾開始認識了這朵來自四川成都的市花,讀懂了蓉城的美麗傳說,了解了千年之花的深刻含義。不僅委內瑞拉前駐華大使羅西奧﹒馬內羅鐘情楊學寧的《芙蓉花》,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也漸漸痴迷於《芙蓉花》的浪漫唯美,不少年輕戀人來到楊學寧的畫前,品畫合影,祈禱幸福。
觀眾駐足《芙蓉花》畫前
委內瑞拉民眾最早認識《芙蓉花》是在2011年9月中國駐委內瑞拉大使館在委當代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當代油畫藝術展”上,那時楊學寧的《芙蓉花》以白芙蓉、黃芙蓉為主,清麗淡雅。而今參展的三幅佳作分別為姿態姣美的粉芙蓉,酷似牡丹的紅芙蓉,以及一日三變的晨粉白、晝淺紅、暮深紅的醉芙蓉。其嬌艷之姿,令人流連忘返。其美麗傳說,更令委民眾動容。
《芙蓉花》裝扮的開幕式現場
在充滿神話傳奇故事的委內瑞拉,不少民眾開始津津樂道《芙蓉花》,向往蓉城,傳誦著“花蕊夫人”的故事:相傳五代後蜀皇帝孟昶,有個能文擅賦、嫵媚嬌艷的愛妃“花蕊夫人”,一次她在百花叢中看到一樹樹的芙蓉花,其色斑紅,其瓣六出,清香襲人,甚為歡喜。同樣酷愛百花的蜀帝孟昶遂頒詔,在成都“城頭盡種芙蓉,秋間盛開,蔚若錦繡。”廣政十二年十月,孟昶攜“花蕊夫人”一同登上城樓,觀賞繁花似錦、燦若朝霞的芙蓉花。成都自此有了“芙蓉城”的美譽。後來,後蜀滅亡,宋朝皇帝趙匡胤驚嘆“花蕊夫人”的美貌才華,將其收入後宮。“花蕊夫人”思念孟昶,常常面對他的畫像,傾訴衷腸。趙匡胤知道後,逼她交出畫像。“花蕊夫人”堅決不從,趙匡胤一怒之下將她殺死。後人敬仰“花蕊夫人”對愛情的忠貞,尊她為“芙蓉花神”,所以芙蓉花又被稱為“愛情花”。1983年5月26日,芙蓉花以其嬌艷的外表和傲霜綻放的氣節風骨,正式被命名為成都市花。
楊學寧1960年生於四川,1981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附中,1985年以優異成績從四川美術學院國畫專業畢業後,歷任四川日報美編,四川日報畫院常務副院長、美術總監,2010年至今任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專職畫家,四川省美協理事,四川藝術院油畫院院長。
1992年,他的作品《鮮花服飾與女人》一炮走紅,遂應國際藝術經紀人之邀訪美。在流派紛呈、氣象萬千的世界藝術之都,在繁榮鼎盛、華彩絢麗的世界服飾中心,楊學寧如飢似渴地體驗著、感受著、思索著、創作著,很快推出第二個系列作品《夢之音樂》,並瞬間轟動北京、上海國際博覽會。一時間,《夢之音樂》的衍生品---服裝設計、音樂制品、影視制品走俏大江南北,吹起了一股楊學寧元素的流行風。
風頭正勁、名聲大震的楊學寧開始成為美國、加拿大、法國、澳洲、新加坡等國際藝術收藏家的寵兒,他的作品也開始在美國、巴拿馬、委內瑞拉等國內外巡展。
他把目光再次投入到生他養他的家園——成都,他努力觀察、挖掘、記錄著現代繁華都市背後的故事,尋覓薛濤採摘花瓣制作薛濤箋的足跡,踏著蘇軾“千株掃作一番黃,隻有芙蓉獨自芳”的小徑,尋找“花蕊夫人”“君王若問奴心事,直欲芙蓉遍京城”的芳蹤……他全神貫注地凝視著芙蓉花從白到粉從粉到紅的蛻變,聆聽被奔波忙碌的都市人遺忘的娓娓花語,醉心於芙蓉花短暫而美艷的綻放,感動著芙蓉百花凋謝、我自獨放的堅韌性格。他遍覽潘天壽的《芙蓉圖條幅》、黃賓虹的《芙蓉花落》、傅抱石的《芙蓉國裡盡朝暉》、 黃冑的《芙蓉花﹒鏡心》等曠世佳作,游走於張大千、伍瘦梅、周掄園、吳一峰,趙蘊玉等畫壇芙蓉高手之林。他博採眾長,兼容並蓄,獨辟蹊徑,潛心磨礪,憑借深厚的國畫功底和獨特的筆墨意蘊,將國畫的浸潤感和油畫的光影巧妙融合,掀開了以油畫描繪芙蓉的嶄新篇章。
他簡練結構,省去枝葉根莖,著重描繪花蕊和花瓣。濃墨重彩、縱情揮洒,力求再現花的意境與氣韻。設色沉渾質麗,筆觸收放自如,花瓣飄舉翻飛,畫面淋漓酣暢。憑借豐富的人生閱歷,通過題材多樣的創作,用詩意的語言詮釋著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對未來的向往。他濃縮內心從藝30余年的激情和色彩,把自己對家鄉的愛,對自然的愛,對女性的謳歌變成一股巨大的能量,向世界釋放出具有鮮明個性的美麗記憶。他不斷完善自己的藝術語匯,以淳朴自然的畫風,細膩飽滿的熱情在紛繁多姿的畫壇脫穎而出。他將中國傳統審美情趣與當代油畫的時代感充分融合與嫁接,用油畫的顏料表現出水墨畫的浸潤感,創作出了瑰麗多姿、優美典雅、韻味濃郁、美輪美奐的《芙蓉花》系列作品,引起現代都市人對大自然的無限遐想。
正如四川沫若藝術院院長、盧加強博士所說:他的作品“既有傳統審美情趣又張揚油畫的時代特征,在工筆技法的精湛,音樂服飾的浪漫,中國花卉的情調,油畫表現的隱喻等各門藝術邊緣構筑個性鮮明的藝術領地,徜徉在楊學寧的芙蓉花系列作品中,一種純天然原生態的氣息扑鼻而來,彷佛嗅到大自然的清香。”
楊學寧以藝術家的良知和文化的自覺,用飽含深情的色彩和意境,將芙蓉花從自然之花升華為藝術之花、民俗之花,讓芙蓉花像“太陽神鳥”一樣成為成都的藝術名片,以藝術的筆墨使芙蓉花在成都、在中國、在委內瑞拉、在世界各地四季常開。
委國家電視台、委文化部官方網站、委國家電台、委國家新聞通訊社、委政府第一大報《奧裡諾科郵報》、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文化傳通網、新華社、國際在線、新浪網、《委國僑報》、《委華網》、《委華報》等多家媒體均對“跨越大洋---中國藝術家當代作品展”進行了大量報道,不少媒體在顯著位置刊發了《芙蓉花》的大幅宣傳照片。
上一篇: 駐奧克蘭總領事訪問新西蘭華人媒體 |
下一篇: “吉林文化周”余音繞梁 蒙國師生回味“長白神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