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中國五年投入2.36億元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發布時間:2008-03-07 09:57 來源:文化傳播網 編輯:admin
信息來源:文化傳播網 2008-03-07

  中國文化部網站5日刊文介紹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情況。據悉,2003年以來,中央財政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投入不斷增加。5年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經費達2.36億元。

 

  2003年初,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國家民委、中國文聯共同實施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對中國珍貴、瀕危並具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進行有效保護。200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確立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方針和目標,對建立協調有效的工作機制,形成有中國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等作了明確要求。12月,國務院又下發了《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決定設立我國的“文化遺產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18項。第一批國家級名錄的公布,對建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動作用。目前,第二批國家級名錄已向社會公眾公示。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已建立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3842項。為加強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保護與管理,我部制定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

 

  為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文化部還加強了對文化和生態保護區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的保護。2007年,文化部命名了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和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在今年“文化遺產日”期間,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民間文學、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等五大類的226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也將於近期公布。圍繞“文化遺產日”,各地舉辦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展覽、演出、論壇、表彰等活動。

 

  2003年以來,中央財政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投入不斷增加。2003年,中央財政投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經費600萬元﹔2004投入2000萬元﹔2005年投入4000萬元﹔2006年,投入8000萬元﹔2007年,已確定投入經費9000萬元。5年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經費達2.36億元。為搶救、保護昆曲,從2002年開始,國家每年投入專項保護經費1000萬元,5年已實際投入5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