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趙少華在致詞中指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廣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績。據統計,目前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共有近87萬項,各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機構達2200多個,從業人員2萬余人,中央和省級財政共投入17.89億元用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國務院公布了兩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1028項,包括322項傳統美術和傳統技藝項目﹔文化部命名了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共1488名,包括369名傳統美術和傳統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我國已有26個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有3個項目被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些蘊含著中華民族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與情感記憶,體現了中華民族杰出創造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值得我們永遠為之驕傲和自豪的。
趙少華說,此次大展不僅使我們有機會近距離欣賞工藝美術大師的絕妙技藝和精美作品,感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也將全面展示近年來我國傳統技藝保護的豐碩成果,為促進我國工藝美術事業的傳承與發展,進一步喚起社會公眾自覺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巧奪天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百名工藝美術大師技藝大展”總面積3600平方米,以圖文展板、精品陳列的方式,集中展示北京、山西、上海、廣東、西藏、青海等23個省(區、市)的100名工藝美術大師的318件代表作。展覽分為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及琢玉、雕鐫、陶埏、編扎、髹飾、金作、織繡、畫繪9個單元,其中既有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熱貢藝術、龍泉青瓷燒制技藝、南京雲錦織造技藝,也有北京玉雕、端硯制作技藝、苗族銀飾鍛制技藝、東陽竹編、雕漆技藝、鈞瓷燒制技藝、蘇繡、藏族唐卡等近百個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參展的工藝美術大師還將現場展示他們的高超制作技藝。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千百年來,憑借匠心巧手,勤勞智慧的中國工藝美術匠師們創造了品類豐富、意趣高妙、境界獨到的工藝美術作品。傳統工藝美術崇尚心性和物性、人為與造化的和諧默契,追求應和天時、地氣、材美、工巧諸因素的“天工之美”,是中華民族以手工技藝表達審美理想的重要方式。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現代化高速發展的今天,應該倍加重視“巧奪天工”的工藝美術,倍加尊重巧於“天工開物”的工藝美術大師。
據了解,為組織好今年“文化遺產日”期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系列活動,文化部確定了“非遺保護、人人參與”的主題,除舉辦此次大展,還將在北京、天津、重慶三地開展“把遺產交給未來——古琴名家名曲進百校活動”,並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在嘉興市共同舉辦“2010年端午節慶活動”,與湖北省人民政府在秭歸縣共同舉辦“2010年屈原故裡端午文化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也將精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活動,引導社會公眾熱心關注非遺保護,積極參與非遺保護。
上一篇: 古琴名家進百校奏名曲 |
下一篇: 賽龍舟 迎伍君 吃粽子 觀巡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