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國文化報記者李勇 姜新建報道:按照《文化部辦公廳關於開展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驗收工作的通知》部署,今年10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組成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驗收組,分別對全區14個地州市的“非遺”普查工作進行了驗收,並選擇16個縣(市)進行了“非遺”普查工作抽查,抽查結果顯示,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目前,已知和確認新疆全區“非遺”資源項目共達到3772個,“非遺”資源十分豐富,而且類別比較齊全,涵蓋了所有的十個門類。
新疆“非遺”普查工作於2005年年底啟動。據統計,新疆全區84個縣(市)、14個地州市,包括街道、鄉鎮、村都開展了“非遺”普查工作。新疆共召開普查座談會5732次,參與座談1.59萬人次﹔普查中走訪傳承人1.9萬次。根據座談走訪等獲得的線索,全區共調查了6109個“非遺”線索項目,形成文字記錄5964萬字,拍攝照片11.29萬張,錄音記錄1339.1小時、攝像記錄1506小時。全區在普查建檔方面已形成文字資料1806冊、音像資料2081盒、電子資料869GB。大部分地、縣都繪制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布圖。為加強對普查成果的整理分類、研究匯編,工作人員還把各民族文字的普查記錄及時翻譯成漢語。
隨著全區大規模“非遺”普查工作告一段落,自治區文化廳還將組織力量對一些普查不夠深入的項目作補充性調查,認真做好補漏工作。同時,注重整理和利用普查成果,適時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資料的編纂工作,爭取在今年年底,完成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圖集的出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