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07年,中蒙兩國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市召開了保護長調民歌聯席會議,簽署了《中蒙兩國蒙古族長調民歌聯合田野調查協議》,擬用兩年時間完成兩國聯合田野調查。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境內長調民歌田野調查中,來自中蒙兩國的10名專家行程1.2萬公裡,分東、西兩組對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通遼市、錫林郭勒盟、鄂爾多斯市、阿拉善盟5個盟市16個旗縣區進行了調查。期間對420名民間歌手進行採訪,拍攝照片1.02萬張,拍攝錄像帶資料84盤,搶救蒙古族長調民歌266首。
去年在蒙古國境內進行的田野調查中,10名專家歷時32天調查了蒙古國9個省33個蘇木,行程6250多公裡。在調查中,專家組對蒙古國118名民間歌手進行了採訪,搶救錄制蒙古族長調民歌246首,拍攝照片1.05萬張,拍攝錄像帶資料80盤。
蒙古族長調民歌被譽為蒙古族音樂“活化石”。2005年,中國與蒙古國聯合申報的蒙古族長調民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此後,兩國聯手開展了一系列搶救保護長調民歌的活動,試圖挽留這一古老藝術消失的腳步。
(來源:新華網/作者:勿日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