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類項目生產性保護培訓班山西太原開班
發布時間:2012-09-04 08:31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全悅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2-09-04

    8月31日 ,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類項目生產性保護培訓班在山西太原開班。來自全國各省市區文化行政部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構的相關負責同志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負責人100余人參加了培訓。山西省文化廳廳長張明亮致辭,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馬盛德出席開班儀式並講話。
    本次培訓由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主辦,山西省文化廳承辦,旨在進一步提高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者與傳承者的理論水平,加深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的認識,提高實踐工作能力,建立起一支能夠正確把握生產性保護內涵的非遺保護工作隊伍,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躍上新的高度。
    培訓內容豐富、形式靈活,有很強的針對性。既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相關政策解讀,也有結合保護實踐的生產性保護理論講授,還有以山西丁村手工布藝、山西老陳醋生產性保護實踐為例的教學環節,進一步加深了學員對生產性保護的理解。此外,培訓班還將組織參訓人員前往山西臨汾市土圪垯手工布藝有限公司、丁村民俗村、唐人居古典家具文化有限公司、薛金生大師工作室和山西老陳醋集團進行參觀和現場教學,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讓學員對生產性保護有一個完整深刻的認識。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有著悠久的文明遺存,保留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別是近年來,在文化部和山西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全省的非遺保護工作穩步推進,四級名錄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傳承機制初步建立,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穩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和傳習所建設逐步展開,全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呈現出全面發展的良好態勢。特別是在生產性保護方面做了一些積極的嘗試,目前,全省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企業、經營戶、作坊約3000余戶,從業人員約499萬人,通過合理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傳承和發展。培訓選擇的教學點都是山西非遺項目生產性保護工作卓有成效的單位,其中山西老陳醋集團2011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來源:山西省文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