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浙江省對省級以上非遺項目實施“八個一”保護措施
發布時間:2017-04-07 10:41 來源: 編輯: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信息來源: 2017-04-07
    浙江省現有四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以下簡稱國遺)217項,五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以下簡稱省遺)886項,位列全國首位。長期以來,浙江省本著申報是為了更好保護的理念,堅持以名錄立項為起點,以保護傳承為使命,著眼確認、立檔、研究、保護、宣傳、弘揚、傳承、振興等保護措施,積極探索名錄項目保護的有效途徑。    
    2011年7月,浙江省文化廳印發《關於實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八個一”保護措施的通知》,提出加強國遺項目保護工作的“八個一”保護措施,即一個保護方案、一個專家指導組、一個工作班子、一個傳承基地、一個展示平台、一套完備檔案、一冊普及讀本、一項配套政策。對國遺項目實施分類指導,實行一項一策,精心設計載體,找准工作切入點和突破口,把握規律和特點,探索有效做法,積累實踐經驗。在國遺項目“八個一”實施取得成效的基礎上,2013年8月,浙江省文化廳又印發了《關於實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八個一”保護措施的通知》,將保護工作覆蓋到省級以上名錄項目,要求各地做好規定動作,創新自選動作,分類指導,分項保護,強化措施,創新機制,注重整體推進,同時也要彰顯特色。
    一、強化政府主導的保護機制
    按照“八個一”的要求,省級以上非遺項目設立具體負責保護工作施行的工作班子。成員以當地政府分管領導,文化部門、項目保護責任單位以及相關單位等人員組成。工作班子體現了政府主導的非遺保護機制,使保護工作有效開展,有力促進了項目保護配套政策的出台、財政資金扶持和非遺保護機構的設立。   
    目前,浙江省11個設區的市,都出台了《關於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各市、縣(市、區)政府,共出台針對非遺保護傳承的規范性文件197份,為保護工作提供制度保障﹔2013年,全省11個市、90個縣(市、區)經當地編制部門批准,建立非遺保護中心101個,實現保護機構全覆蓋﹔以2016年計,各市、縣(市、區)財政共投入非遺專項保護經費5363.83萬元,為保護工作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撐。
    二、形成各界參與的工作格局
    各地根據省級以上非遺項目的特點,組建專家指導組,成員由所在地高校相關專家、當地鄉土專家組成,部分項目還聘請了省級或國家級專家參與。專家指導組參與整個項目保護工作,包括保護方案的制訂、具體實施,全程為項目保護保駕護航。專家參與保護實踐,發現、總結保護工作中的經驗和問題,為研究非遺保護規律,提升保護水平,提供有益參考。                                                                   
    “八個一”措施中傳承基地的要求,推動了文化主管部門與相關部門的協作互動。與宣傳部門共同推進“美麗非遺進文化禮堂”,與農辦共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中非遺保護,與教育部門共同推進教學傳承基地建設,與旅游部門共同推進非遺旅游經典景區建設。目前,全省各地共命名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344個,非遺教學傳承基地652個,非遺傳承基地998個,傳統節日保護基地117個,宣傳展示基地276個,非遺旅游景區148個,形成傳承、展示、教育等不同功能的基地鏈,切實承擔傳承責任。通過各部門深入協作,整合保護力量,拓展保護格局,提升保護能力。
    三、促進融入生活的傳承傳播
    非遺傳承的活力在於回歸現代生活,回到人民群眾身邊。“一冊普及讀物”、“一個展示平台”的要求,是非遺傳播的有效手段。浙江省統一部署編撰非遺代表作叢書,國遺項目一項一冊﹔各地結合實際,出版非遺項目普及性讀物,實現項目的有效普及傳播。其中以地方鄉土文化叢書、地方校本教材等形式出現的普及讀物,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有力促進了非遺在年輕人群中的傳播。目前,浙江省已經編撰出版國遺叢書160冊,各市、縣(市、區)已編撰出版非遺讀物200多種。
各地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非遺展示館、民俗博物館、非遺傳習所等非遺傳播和展示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八個一”措施中關於展示平台的要求。目前,浙江省共建有各類非遺展示平台773個,其中溫州市非遺館面積達8000多平方米﹔柯橋區、桐鄉市、蒼南縣、鬆陽縣、鄞州區等地分別建立了綜合性的非遺館﹔龍泉青瓷、青田石雕、東陽木雕博物館等單項主題館,規模宏大,特色鮮明﹔安吉縣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與文化禮堂建設結合,已建立了龍文化、孝文化、畬族文化等各類鄉村非遺展示館35個,初步形成了非遺展示館網絡﹔杭州市、麗水市、
雲和縣等一批綜合性非遺館將繼續建成,為非遺的傳承傳播提供有力支撐。
    四、鼓勵創新發展的保護舉措
    “八個一”保護措施,對項目保護提出提綱性的要求,在完成規定動作的過程中,各地需摸索出符合當地實際的保護路徑。寧波市探索出非遺保護的“三位一體”模式,強調各級名錄項目、傳承人、傳承基地相互聯動,非遺展示館建設國家、集體、個人相互聯動,非遺生產性保護政府、企業、社會相互聯動,非遺生態區保護整體性、傳承性、持續性相互聯動。海寧市針對“一套完備檔案”的要求,早在2011年就開展了海寧皮影戲等國遺項目的搶救性記錄工作,用文字、錄音、錄像、數字化多媒體等手段,對項目的文化表現形式進行真實、完整的記錄。金華市以“八個一“為抓手,下發《關於實施金華市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措施的意見》,自2011年以來,每年對轄區內“八個一”保護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督查、評比和表彰,並強化與新聞媒體合作,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非遺保護傳承氛圍,使區域內非遺保護水平得到整體提升。各地在“八個一”保護措施實施中的探索創新,為非遺保護工作提供了新鮮經驗,促進了保護工作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