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貴州非遺保護助力精准扶貧
發布時間:2017-06-05 11:06 來源: 編輯: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信息來源: 2017-06-05
    貴州省文化廳提出以“大文化助推大扶貧”和“文化富民、文化勵民、文化惠民、文化育民”的工作思路。其中,非遺保護助力文化扶貧成為以大文化助推扶貧戰略的重點和亮點。
    一、政府牽頭建立機制
    貴州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規劃(2014—2020 年)》,將省級非遺保護經費從1600多萬增加到2600多萬。在多彩貴州文化創意園建立了面積達5000平方米的非遺展示館,已成為貴州旅游的新景點、新地標。
2016年初,經貴州省人民政府同意,由貴州省文化廳牽頭、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省婦女聯合會五家單位聯合印發了《貴州省傳統手工技藝助推脫貧培訓計劃(2016——2020年)》,聯動組織實施“十、百、千、萬”培訓工程,並作為省政府“1+7民生工程”,列入政府年度考核工作。當年,超額完成了培訓任務,總培訓人數達到23931多人,文化廳完成3495人。總計投入培訓經費2263萬元。
    二、各方聯動推進培訓
    一是積極參與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2015年,文化部選拔凱裡學院、黔東南職業技術學院、貴州盛華職業學院3所學校參與研培計劃試點工作。2016年,貴州又遴選了貴州民族大學、貴州師范大學等10所地方高校,3家龍頭企業作為培訓基地,開展傳統工藝培訓。二是舉辦“巧手脫貧?圓夢錦繡”系列活動,包括婦女手工技能大賽、對話錦繡論壇和民族文化服飾展演。三是與蘇州工藝美術學院共同建立傳統工藝貴州工作站,共同研發、推廣傳統工藝產品。四是成立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培訓研究中心。對培訓課程進行研究設置,對培訓成果進行認定評估。中心分別在各培訓學校建立“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培訓研究所”。2016年12月,該中心舉辦了200多人參加的“2016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培訓研討會”,研討、交流培訓得失。五是選送具有較高水平的傳統工藝傳承人到北京、上海、蘇州等地進行培訓。
    三、整合資源推廣宣傳
    一是加大與文物部門合作,將目前貴州已維修好的部分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作為非遺傳習所。二是圍繞提升展示傳統村落的文化價值,推動印江合水傳統造紙生態文化博物館、烏當渡寨鄉村音樂生態博物館、黎平堂安、地捫侗族音樂、建筑生態博物館及藍靛工藝研習所、黎平矛貢鄉文化創意小鎮、湄譚茶文化生態博物館、文斗清水江文書生態博物館等機構作為鄉村非遺手工藝培訓、研發及推廣的平台。三是充分利用多彩貴州文化創意園非遺博覽館,2016推出以“傳承非遺  創意貴州”為主題的多彩貴州文化藝術節?非遺周末聚活動。連續6個月,選取貴州20個縣市的非遺項目進行展示,吸引觀眾及參與者30余萬人次。
    四、多措並舉效果顯著
    2016年貴州省培訓總人數達到23931人,總產值超過10億元,全省研培學員創業達200多家,帶動就業50余萬人。就黔東南州而言,優秀學員返回當地培訓新的學員帶動就業人數8992人,每家企業平均帶動就業人數約47人,實現帶動就業人員年人均收入2.18萬元。其中鬆桃梵淨山公司直接帶動3800多人就業,年產值6000多萬元﹔布谷鳥公司有員工200余人,帶動移民搬遷戶1200余人進行紡織土布﹔苗妹銀飾公司有員工217人,帶動856戶1600余人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