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按照文化部部署,第十六督查組於3月16日至19日在山西省長治市開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和“三館一站”免費開放督查工作。督查組組長由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專家委員會委員馮守仁同志擔任,督查組成員包括社文司有關處室負責人,地方文化廳局相關處室負責人,貴州省遵義市、湖北省黃石市文化局負責人,零點公司調查人員,人民日報社、中國文化報社記者等。
山西省文化廳和長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督查工作,省文化廳廳長張明亮、長治市委書記田喜榮與督查組會面並交流情況,市委副書記、市長張保參加座談會並介紹情況,副市長匯報工作並聽取反饋意見。在山西期間,督查組聽取了山西省文化廳關於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的匯報,全省“三館一站”免費開放情況的匯報,太原市“文化精品惠民基層行”示范項目推進情況的匯報﹔聽取了長治市政府關於示范區創建工作匯報,審閱了示范區(項目)創建和免費開放的有關資料,實地考察了長治市圖書館、博物館和群藝館,長治縣、襄垣縣文化館、圖書館,以及2個鄉鎮、2個村、2個社區的設施建設、免費開放、活動開展、管理服務等工作。
從督查情況看,長治市的創建工作有三點最為突出。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組織推進有力。由市長擔任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參加有關會議部署工作,多次組織市政府辦公會研究創建工作﹔市政府與各縣(市、區)簽訂了責任書,把創建指標分解到各個部門,做到了縣縣有規劃,部門有任務﹔全市設立了每年1000萬元的公共文化發展資金,有效落實了創建經費。市政府通過組織召開全市創建工作動員會、縣(區、市)創建工作匯報會、創建重點項目推進會以及督導檢查等方式,有力推動了各項工作的進展,在25項督導檢查重點指標中有80%達到優和良。二是初步形成面向基層、面向農村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體系。“市抓統籌”,統籌城鄉發展,實施農村“文化低保”工程等文化項目﹔“縣抓龍頭”,建好縣級文化設施,發揮其龍頭作用,開展流動文化服務﹔“鄉抓特色”,挖掘鄉鎮特色文化資源,設計文化主題,發展特色文化﹔“村抓普及”,完善村級文化設施,開展具有長治特色的大院文化、飯場文化、星期天文化等群眾文化活動。三是隊伍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長治市在全省率先解決和落實文化站人員編制,為132個鄉鎮配備了396名人員,為3452個村配備享受財政補貼的文化管理員﹔制定計劃開展基層文化隊伍培訓﹔全市業余文藝團隊2000多支,40000余人,佔全市人口的5.7‰,文化志願者19669人,佔全市人口的2.25‰。
據了解,長治市正在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市、縣、鄉鎮、社區(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鄉鎮、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在2012年6月底完成,市群藝館和部分縣文圖兩館建設2013年年初完成。督查組針對長治市部分圖書館、文化館未達標和數字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較低的情況,提出了採取措施使未達標文化館、圖書館達到評估必備條件,加強數字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地方特色數字文化資源和計算機服務網絡建設的建議。
太原市“文化精品惠民基層行”示范項目在2011年擴展到全市10個縣(市、區),創編、挖掘、整理了一批專業和民間文化藝術作品,建立了組織、制度、經費、人員保障,活動產生良好社會效益,基本完成年度創建任務。督查組根據省廳督查意見和項目匯報材料,進行了評議,建議進一步研究“基層行”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互動關系,建立互動機制。
在“三館一站”免費開放方面,山西省2011年和2012年中央補助專項資金已全部撥付到位,地、縣、鄉鎮配套資金到位率分別達到83%、71%、68%。為落實配套資金,山西省文化廳進一步深入研究“基層行”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互動關系,發布了關於“免費開放專項督導”和“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考核”兩個文件,把配套資金落實情況納入績效考核,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全省文化部門歸口管理的1454個公共文化機構基本全部實現了免費開放,與2010年相比,2011年圖書館流通人次增長7%,外借冊次增長22%﹔文化館參加活動人次增長4%,培訓人次增長42%﹔文化站參加活動人次增長13%,培訓人次增長1.7倍。督查組根據了解的情況,對確保免費開放配套資金落實到位、完善“三館一站”免費開放的基本條件、總結推廣免費開放的典型經驗、完善工作運行機制等提出了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