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6月14日,離退休干部局熊遠明局長與辦公廳秘書二處唐曉剛處長到家中慰問看望文化部原副部長劉德有同志,並邀請劉德有同志暢談十八大以來變化和向黨的十九大建言,劉部長愉快地接受了訪談。
劉德有同志說,作為黨的十二大代表,對十九大即將勝利召開感到非常受鼓舞。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在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世界公認的偉大成就,特別在從嚴治黨、嚴懲腐敗分子方面,老百姓拍手稱快。經濟快速發展,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地位大大提高,“一帶一路”戰略無比英明。在我們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九大是我黨十分重要的一次會議,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劉德有同志從“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新形勢下的中外文化交流”兩方面談了自己對當前文化工作的思考和展望。
劉德有同志建議,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護要與創新相輔相成,創新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他說,文化是精神的載體,精神是民族的靈魂,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國夢的魂和根,無論從中國夢的實現動力還是從中國夢的重要目標而言,都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不是對立的,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傳統文化,並在實踐中革新與豐富傳統,傳統文化關系著現在與未來。他還說,保護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對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如果不加以創新和變革,也就沒有生命力,也就無法與當代社會相適應,隻有歷史辯證地正視中華傳統文化,重視傳統文化的理論研究、保護傳統文化的物質載體、重構文化的價值體系、採用不同的媒介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播,讓中華傳統文化在當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劉德有同志建議,賦予中華傳統文化以新的創意,使民族文化的內容國際化,並朝這一方向整合資源,才能開辟更廣闊的市場。他結合自己長期從事的中日文化交流經歷,生動形象地以日本動漫和中國女子十二樂坊的成功為例,說明在新形勢下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民族文化不能光強調原汁原味,要有創意,是創意拉近了傳統審美和現代審美的距離,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
他說,前些年曾去倫敦出席中英論壇時,英國的文化藝術界強調“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y),“創意產業”是英國率先提出的一個概念,是世界進入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的知識經濟時代所形成的一個嶄新的產業,特別崇尚個人創造力和創新理念,並強調文化藝術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和作用,它與“文化產業”是兩個概念,但“文化產業”應為“創意產業”的核心。日本開始使用“內容產業”的概念,內容包括電影、動畫、動漫游戲、音樂、出版等,但它不僅僅指這些產業本身,它還必須包括附加價值,即新點子,否則產品就銷售不出去。在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創意產業”和“內容產業”的發展規模和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包括文化在內的綜合競爭力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
劉德有同志還建議,要重視發揮文化外貿在對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他說,隨著中國文化產業和文化市場在世界范圍的發展,對外文化工作的經濟功能日益凸顯,文化外貿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今後,在國際文化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我們既要善於“引進來”,又要善於“走出去”,文化交流既要包括傳統文化,更要包括現代文化。吸收外來文化存在一個分析、鑒別、咀嚼、消化的過程,要有選擇、有目的引進,凡有利於我國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我們要積極引進。劉德有同志說,21世紀的中國文化將面向世界,更加開放,一方面以博大胸懷,廣收博採,兼容並蓄,存異致和,學習、借鑒、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成果,另一方面反對偏見、歧視、頹廢和愚昧迷信以及一切不利於民族進步和人類文明發展的腐朽落後的東西。
上一篇: 老部長“建言十九大”(之二) |
下一篇: 文化部老年大學蓮花池社區合唱班召開“暢談”“建言”主題班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