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產業發展司
產業發展司
讓文化企業品牌建設深入人心
發布時間:2015-12-23 14:21 來源: 編輯:產業發展司
信息來源: 2015-12-23

  來源於:中國文化報    記者  蘇丹丹

  

  “品牌建設是文化企業發展的關鍵環節,企業想要走得更遠,品牌建設至關重要。”“文化企業品牌建設存在著諸多現實問題,這次培訓課來得很及時。”“理論加實操的課程設置,讓我們對品牌建設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回去後要好好消化,修煉內功。”12月17日,在首屆全國重點文化企業品牌建設與管理培訓班的分組討論會上,學員們積極發言,對培訓課程安排及企業品牌建設感觸頗多。

  首屆全國重點文化企業品牌建設與管理培訓班由文化部文化產業司主辦,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承辦,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重點文化企業和省級文化行政單位的90余名學員參加了此次培訓。培訓班內容豐富,課程涉及文化企業品牌建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文化企業品牌營銷與推廣實務、品牌運營與管理中的危機處理與維護,以及成功案例分享。

 

  充分調研 培訓更具針對性

 

  “十二五”以來,文化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文化與經濟融合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據統計,2014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了2.394萬億元,佔GDP的3.76%。在文化產業發展具備諸多有利條件的同時,還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為:總體規模偏小、集約化水平不高、缺乏骨干企業和知名品牌、區域發展不平衡以及技術含量低等。因此,完善文化產業體系成為促進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其中,加強品牌建設工作、著力打造知名品牌就是完善文化產業系統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這一背景下,全國重點文化企業品牌建設與管理培訓班的舉辦顯得及時且必要。

  “文化企業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主體,良好的品牌不僅可以豐富企業文化、提升企業形象,更能提升企業價值、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有利於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業,提升整個文化產業的競爭力,促進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擴大和引導文化消費。”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司長吳江波表示。為全面摸清我國文化企業品牌建設的現狀,梳理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文化部開展了一系列調研工作,發現當前多數文化企業已經認識到品牌建設的重要性,並進行了一些探索工作,但文化企業在品牌建設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如品牌建設意識淡薄、品牌定位不清晰、品牌經營管理人才短缺等。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開設培訓班,課程設置極具針對性,這是學員們的普遍感受。由於文化企業品牌建設與管理培訓班是第一次舉辦,文化部文化產業司特別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講授文化企業品牌建設現狀及發展趨勢、文化企業品牌戰略定位、品牌創新,幫助學員們認清我國品牌建設的現狀和重要性。針對存在的沒有品牌建設規劃、宣傳推廣方式比較單一等問題,邀請藍色光標、東道設計、洛可可等專業品牌策劃營銷機構的負責人進行專題授課,同時邀請了完美世界、豬八戒網、商界傳媒等國內知名文化企業的負責人分享企業品牌建設的具體做法。此外,培訓班還為學員們安排了現場教學環節,到重慶市的文化企業進行觀摩學習。“多個企業的案例教學以及實地考察,展示了文化企業品牌建設從理論到付諸實踐操作的過程,讓我們對品牌建設、營銷、推廣等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吉林紀元時空動漫游戲科技集團副總經理梁洪嘉表示。

 

  直面問題 尋找突破口

 

  直面問題,努力為企業尋找品牌建設的突破口是此次培訓班給學員們留下的深刻印象。

  在培訓班的第一堂課上,授課老師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彭翊就分析了文化企業品牌建設存在諸多問題的原因:從文化企業層面來說,由於受制於資金和人才等條件的限制,文化企業品牌建設執行力相對較弱,未能有效完成品牌培育與保護規劃制定與實施、品牌危機處理、品牌營銷創新等工作,同時在品牌宣傳推廣渠道方面,文化企業與消費者品牌信息對接渠道不匹配,最終導致文化企業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不高。

  “解決這些問題的突破口之一就是要打破人才瓶頸,構建文化企業品牌人才培養體系,比如鼓勵企業與高校合作,開展品牌學歷教育﹔定期舉辦全國重點文化企業品牌建設和管理系列培訓班﹔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文化產業創業創意人才的培訓,著重提高其創意策劃、產業運作能力。”彭翊如此建議。

  對此,青海工藝美術廠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任朝興深有感受:“在企業經營過程中,一方面是品牌建設方面的人才較為欠缺,另一方面是多數經營者自己的品牌意識也不強。通過培訓可以幫助我們打開思路,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以及開發渠道、推廣渠道的局限。在今後的經營中,會學著將文化產品與品牌建設融合起來。”

  “參加培訓後對品牌建設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品牌不僅僅是賣產品,更是傳遞情感﹔品牌也不僅僅是品牌宣傳,還包括產品研發、運營、銷售等。”武漢博潤通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萬君堂表示,每家企業在品牌建設方面都有自己的方式和問題,培訓班的課程雖然不能幫助企業一一解決,但是能從大家面臨的最為棘手的、普遍的問題出發,分析企業品牌設計成功與失敗的原因、分享危機處理與維護心得,讓學員們收獲頗豐。

 

  功夫在課堂更在課下

 

  此次培訓班的學員有企業負責人,也有文化行政單位的工作人員。這不僅為企業之間的學習交流提供了平台,也讓政府部門更好地了解企業的心聲。

  呂開家是雲南省文化廳文化產業處調研員,作為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代表,他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做筆記,在課下也不閑著,和其他學員交流學習心得。“雲南是文化產業大省,但不是強省。通過此次學習交流,堅定了信心,明確了方向。回去後,我們打算將品牌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開展深度培訓,讓文化企業更重視品牌建設。”呂開家說。

  寧夏阿依莎旅游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文杰表示:“7天的培訓課程有品牌戰略定位、政策規劃、媒體公關轉型等,非常實用,有指導意義。我打算認真總結一下精髓,做一份報告,把學到的知識和受到的啟發分享給當地的企業,看能否給他們帶來什麼幫助。”

  像張文杰這樣珍惜培訓機會的學員還有很多,福建省百利亨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江紅表示,培訓班為企業、政府、學界三者之間搭建了橋梁,對學員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完善知識架構、提升自我的機會。但功夫在課堂更在課下,關鍵還得看學員能不能學以致用。“品牌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形成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要學習和探索的東西還有很多。”田江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