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產業發展司
產業發展司
回望2015:“文化+”成為經濟新引擎
發布時間:2015-12-31 14:37 來源: 編輯:產業發展司
信息來源: 2015-12-31

  來源於:中國文化報  李婧

 

   編者按:站在2015年的終點回望,這一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征已經明朗,“一帶一路”和“互聯網+”的熱潮正在助力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提出推動中國與沿線各國廣泛開展經濟、文化等多領域的交流合作﹔“互聯網+”也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傳統產業相對飽和,新產品、新業態正大量涌現,融合發展漸成趨勢。文化產業順應這一趨勢,正在與互聯網服務、高端制造、旅游、金融服務、教育培訓等產業跨界高度融合。“文化+”成為一種新的經濟加速器,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文化內核和文化支撐,助力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文化+”既是新概念,更是新思維,是文化更自覺、主動地向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滲透, 其所孕育出的文化產業成為“互聯網+”和經濟全球化時代我國的支柱產業和核心經濟支撐之一。

  今年以來,國家層面將文化產業發展與創意、創新、產業升級、區域經濟發展等結合在一起,推動文化產業綜合化、區域化、整體化發展的思路日益凸顯,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地區經濟發展的融合也更加密切。在2015年即將結束的時刻,本報從宏觀政策以及文化產業的各個細分行業入手,梳理融合發展態勢下文化產業所呈現的面貌。

 

  政策:組合拳來襲

 

  2015年,文化產業的利好政策集中出台,尤其是3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奠定了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基調下,文化產業成為創新創業大潮的新驅動引擎。

  國家各部委還推出一系列旨在推動雲計算、互聯網以及扶持創意、創業的政策法規,如國務院《關於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以及《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等都明確提出要大力強化創新所帶來的內生經濟增長活力,進一步夯實文化產業與創新、創業的內在聯系,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新常態。

  由此可見,政策導向將“文化+”“互聯網+”“創業+”“創意+”等因素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更注重在探索其相互結合過程中成功的經驗、方式、方法,並形成更加合理、行之有效的市場化機制,以深入助推國民經濟的轉型升級。在此大背景下,互聯網、文化、創意、創業等核心產業要素不斷融合,已成為2015年文化產業及經濟融合發展的一大亮點。

 

  文化金融:回歸行業正常

 

  2015年,文化產業仍然是資本市場熱衷的領域,但與去年的狂熱不同,今年資本更為理性,對投資標的的選擇更加嚴謹,對行業預期更加理性,將資金集中投資在優質文化企業。文化金融擺脫了以往的盲目,回歸到對行業的正常估值和理性判斷。

  從今年資本青睞的細分行業來看,文化與信息技術融合而產生的行業得到更多傾斜,如互聯網信息服務業、移動互聯網服務業、網絡游戲業、軟件業等是今年我國文化資本關注的重點。

  據新元文智文化產業投融資數據平台顯示,2015年1月至11月,文化產業股權投資事件發生562起,涉及金額高達867.21億元,較去年有所增長。從行業分布看,股權投資活躍度最高的是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共266起,而居於次席的移動互聯網服務業有93起。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國家層面著力幫助小微文化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3月6日,中國銀監會發布了《關於2015年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5月文化部辦公廳又印發了《2015年扶持成長型小微文化企業工作方案》。隨後文化部文化產業司積極探索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途徑,制定了6項重點任務並迅速推進落實。

  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正形成文化部和各地文化部門合力推進的格局。多個省市出台了小微企業專項扶持政策和工作方案,黑龍江、江蘇、四川等地設立了專門的小微企業服務中心。

  但是,這一難題的解決仍任重道遠,雖然各地屢有突破,對於整個文化系統而言,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仍是一個挑戰。

 

  影視:IP大爆發

 

  IP(知識產權)無疑是今年文化產業新聞中出鏡率最高的詞之一,網絡文學、動漫、游戲、影視、綜藝節目在熱門IP的爭搶之中進一步深度融合。下半年席卷熒屏的《花千骨》、《琅琊榜》更是引發了新一輪的網絡文學IP熱。

  在如此白熾化的競爭中,IP價格直線上升。目前,網絡文學的IP價格在300萬元至1000萬元不等。有視頻網站工作人員稱,一位普通中學生的推理小說的IP就要價40萬元。

  熱門IP改編的電影今年進入爆發期,28部IP電影取得近80億元票房,《夏洛特煩惱》、《狼圖騰》等都有傲人成績。在電視劇方面,熱門IP改編的網絡劇成長驚人。根據六大主流視頻網站數據顯示,網站自制劇今年的點擊量比去年整體上漲了61.8% 。網絡自制劇也進入了“大劇”時代,今年有5部自制劇躋身“10億俱樂部”。

  IP火熱背後,利益分配不均引發了多起編劇、版權/制作方的法律糾紛。4月,《何以笙簫默》電影版權被光線影業和樂視影業“撕來扯去”﹔7月,《花千骨》手游版權糾紛事件將樂多數碼、晨之科、天象互動、愛奇藝等諸多公司卷入其中﹔10月,天下霸唱因《新鬼吹燈之摸金符》和《鬼吹燈之牧野詭事》的網絡劇版權身陷糾紛﹔最近,《羋月傳》原作者也與電視劇制片方鬧得沸沸揚揚。

  細看這些版權糾紛的起因經過、利益糾葛,讓人不得不對目前行業對IP的過度痴迷警惕,對IP剩余價值的過分榨取和急功近利,可能會傷害優質IP的可持續開發潛力。

 

  文化旅游:開放和共享成為新動力

 

  面對經濟新常態,2015年我國旅游業逆勢上揚,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費國,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國,同時擁有全球最大的國內旅游市場。

  今年,國家旅游局積極倡導“旅游+”理念,通過與其他行業結合發展,研學旅行、購物旅游、康體旅游、紅色旅游、商務會展、旅游電商等新型旅游業態不斷涌現,旅游產品呈現多元化發展的新氣象。

  “旅游+”這一概念旨在充分發揮旅游業的拉動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為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提供旅游平台,以旅游業的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網絡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發展生態化。

  目前,中國旅游產業已步入大眾旅游和國民休閑的新時期,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正全面改變著旅游的商業模式和創新形態。在資本、技術、創業和需求的推動之下,旅游產業邊界正趨於消失,開放和共享已成為當前旅游業態創新和傳統企業轉型發展的新動力。

  作為旅游投資的主戰場之一,鄉村旅游在2015年迎來各路資金的熱捧。在《國務院關於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到: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鎮,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旅游小鎮,建設一批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預計在政策指引下,鄉村旅游市場未來將是行業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