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產業發展司
產業發展司
故宮“制造”屢屢走紅 中小博物館文創之路怎麼走?
發布時間:2017-03-13 16:29 來源: 編輯:產業發展司
信息來源: 2017-03-13
  來源於:北京晚報
 

    去年國家文物局數度發文支持文化創意產品發展,故宮文創不僅屢出“網紅”,更創下了年賣10億元的傳奇。博物館,尤其是中小博物館到底該不該做文創,該怎麼做文創呢?連日來記者帶著這樣的問題採訪了多位博物館專家。

  雷同:拿什麼“取悅”觀眾?有專家認為:許多博物館文創吸引不到投資,難以打開銷路,是因為博物館文創類型單一,通常分為:復制型,“直接拷貝館藏形成產品”﹔素材型,“將文物的形態、紋樣用在產品上”﹔卡通型,“將文物元素卡通化轉成產品”﹔創意型,“對經典藏品寓意進行研發的產品。”這樣的文創內涵僅局限於產品本身,幾乎等同於“小商品”。

  人才:待遇編制有限怎麼辦?文創產品銷售是商業行為,需要專業的產品分析策劃部門,而大部分博物館運作缺乏這個環節,有些近年成立了產品研發部門的博物館則缺乏設計和營銷的專業人才。尤其是對於資金、能力相對缺乏的中小型博物館來說,專業人才尤其匱乏。

  文創:如何講好博物館故事?那麼,博物館到底該不該做文創?又該怎麼做文創呢?北京的博物館專家認為,做好文物的深度解讀,用深層次的文化感染觀眾,這是最重要的。“文創產品應該是‘有形加無形’的。有形的方面指功能需求,就是現在的文創產品﹔無形方面是精神的需求,是文物的核心故事。博物館是個講故事的地方,要通過故事做文化品牌,發展無形的文創才是博物館正確的路。”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在接受採訪時為博物館文創發展提出了四點建議:首先要研究人們的生活,不能閉門造車﹔其次博物館要深入挖掘自己的文化資源,把自己的文化資源吃透,凝練成“我有他無”的文化創意產品﹔第三是追蹤科技前沿,要用新的技術來研發、新的技術來生產、新的技術來營銷﹔最後,文創產品一定要注重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