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於:南京日報
在全國率先構建“1+1+1”文化產業融合政策體系﹔連續6年在全省文化發展績效考核中排名第一﹔入選首批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2016年,我市文化產業發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全市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預計達到2754.89億元,比2015年增長預計超過15%以上,文化產業增加值預計超過630億元,佔GDP比重首次突破6%,繼續排名全省第一、全國前列,總體規模邁上新台階。
政策融合、產業集聚、人才培養、平台服務等系列“組合拳”,有力推動了我市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活力滿格的“創意引擎”,已成為促進全市經濟轉型發展、建設全國重要文化創意中心的新動能。
打造名城:文化產業融合發展點亮“創意之城”
文化產業融合發展,離不開規劃引領這根“指揮棒”。
2015年11月—2016年7月,市委、市政府先後出台《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7年)》、《創意文化產業空間布局和功能區發展規劃》和《促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並在文化金融、文化消費、文化隊伍建設、文化引導資金等領域出台一批專門文件和實施細則,在全國率先構建“1+1+1”文化產業融合政策體系。
一張規劃藍圖、一份行動計劃、一套政策措施,支撐起南京“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也為建設全國重要文化創意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撐。
除了強化全域統籌的“頂層設計”,我市還依托南京文化產業網建成全國首個融合文化產業政策查詢數據庫。數據庫中集成梳理了國家和省市200余份文化產業文件,提煉出文化企業關心的財政、規劃、土地、稅收、金融、獎勵等100余條“政策干貨”,將政策利好“嚼碎”了喂到企業嘴裡。
文化企業尋求政策扶持,不用再四處查文件翻條目,隻要登錄南京文化產業網,動動鼠標點擊相應標簽,適用的政策條款就會自動篩選出來。
在融合政策體系的引領下,我市確定了“一核、兩帶、一極、一圈、多芯”的融合發展空間格局,重點建設12個創意文化產業功能區,引導全市文化產業從同質競爭向區域協同、從產業發展向產城融合、從注重產出向綜合功能轉變,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優化。市級第一批特色小鎮中,以文創為特色的有11家。
2016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構成中,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業佔比超過36%,提前一年並超額完成市政府《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目標。在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裝備制造等傳統文化產業保持平穩發展的基礎上,以數字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為主體的新興業態增加值增速超過25%,產業結構進一步轉型轉優。
傳揚名聲:創意力量“走出去”彰顯城市風採
倫敦百分百設計展南京館、南京—倫敦雙城文化客廳、“湯莎會”主題昆曲《邯鄲夢》演出、創意產業推介會……去年9月,2016倫敦設計節“南京周”活動先後來到倫敦市政廳廣場、大英圖書館、倫敦眼、奧林匹亞展覽中心等倫敦知名城市地標,舉辦了28項場活動,助推60余家文化企業走向國際舞台,在西方創意之都向世界展示了南京的城市文化和創意設計力量。
“南京周”活動期間,南京設計廊倫敦店在倫敦市中心Strand街146號正式開業。作為南京創意設計的海外展示推廣平台,這家由6家文化企業眾籌開設的海外門店,實現了南京與倫敦創意設計資源的對接,將南京文化元素通過現代創意設計重新表現,讓中國元素走進英國市民的生活。
一面“苦練內功”,一面“巧借外力”。2016年,我市積極推動南京文化、創意和企業“走出去”,英國倫敦設計節、葡萄牙裡斯本手工藝貿易展、東京時尚品展、香港禮品展等國內外知名展會,開始出現南京文化企業活躍的身影。一個個創意品牌和設計產品,在國際舞台精彩綻放,呈現有品質、有溫度的南京故事,不斷提升了南京的國際知名度和城市美譽度。
去年6月,南京福佑設計以大報恩寺琉璃寶塔為靈感設計的一套“回聲”茶具,為我市文創企業首次斬獲“設計界奧斯卡”——德國“紅點”最佳設計獎。
今年2月,中意文化合作機制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國家博物館舉行。作為合作機制的中方成員單位,南京創意設計中心在參會期間與米蘭三年展基金會、加盧佐視覺藝術協會、威尼斯雙年展、普拉達基金會等意方一批世界級文化平台建立溝通機制,雙方今後將在設計考察游學、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設計國際貿易以及南京非遺創新和產業轉化方面加強合作。
提升名氣:文化企業發展壯大增強產業競爭力
文化金融服務中心為文化企業與金融機構牽起“紅線”,為小微文化企業成長引來“源頭活水”﹔“創意南京”融合公共服務平台整合打通各平台資源,為全市上萬家文化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建設文化消費智能綜合服務平台,打通創作、生產、消費產業鏈條……
去年6月,我市被文化部確定為首批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市政府出台《引導城鄉居民擴大文化消費實施意見》等扶持政策,在全國率先打造“創意南京”文化消費全媒體融合平台,同時建設“南京文化消費智能綜合服務平台”,實現項目申報、機構審核、電子支付、文化消費信息查詢等功能,打通創作、生產、消費產業鏈條。
今年1月2日晚,在南京文化藝術中心奏響的“南京新年音樂會”,開出了我市在演出市場領域的消費補貼第一單。這場演出被列為“政府補貼劇目”,單張票價補貼比例為25%,市民購票可享受最高125元的政府補貼。基於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直補消費者”模式,不僅提升了市民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也得到文化部督查專家組的充分肯定。
作為連接全市文化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鵲橋”,南京文化金融服務中心積極對接各類市場需求和相關金融機構,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破解文化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缺信息、缺信用導致的融資難題。2016年,全市文化企業貸款余額突破400億元,比2015年增長超過14%。其中,南京文化金融服務中心向9家文化銀行及小貸公司推送企業融資需求906批次,成功放貸896家,放貸金額30.41億元。
在全國率先建成的“創意南京”文化產業融合公共服務平台體系,通過整合全市相關資源,構建信息資訊、創意設計、金融服務、企業資源等12個模塊,推出“融合文化政策查詢庫”、“全媒體矩陣”、“文創服務港”等服務產品,累計服務企業超過5000家。
功能完備、效能提升的服務平台,讓我市文化產業的市場主體煥發出新的活力,也為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提供了有力支撐。2016年,我市文化企業數量由1.59萬家增加到1.87萬家,同比增長17%以上。12家企業獲評“第二批省民營文化企業30強”,13家企業入選“第二批省重點文化科技企業”,數量均居全省第一。在去年年底舉辦的第四屆全市文化產業“金梧桐獎”評選活動中,原力動畫、咪咕游戲、新與力傳媒等10家企業入選“文化企業30強培育計劃”,正在迅速成長為國內行業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