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藝術司
藝術司
努力打造一流的舞台藝術交易平台——首屆中國優秀舞台藝術演出交易會成功舉辦
發布時間:2010-07-22 09:50 來源: 編輯:藝術司
信息來源: 2010-07-22

 

       

          

 

   201051116日,首屆中國優秀舞台藝術演出交易會(以下簡稱演交會)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順利舉辦。本次演交會由文化部、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廣州市人民政府承辦,廣受各界關注,成為“九藝節”期間的一個亮點,也是中國藝術節中首次舉辦的舞台藝術交易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視察了演交會並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演交會是文化產品走向市場的重大創新,是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發揮作用的成功嘗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文化部部長蔡武、副部長王文章、廣東省和廣州市領導黃華華、林雄等也分別視察演交會,並給予了高度評價。

一、本屆演交會的主要成果。

本次演交會參展機構506家,簽約項目共66個,演出交易場次1540場,累計交易金額17748.46萬元。其中簽訂交易合同或協議的項目49個,交易金額12195.08萬元。簽訂意向書17個項目,意向金額5553.38萬元。其中,國際項目18個,佔交易項目總數的27%﹔演出652場,佔全部演出場次的42%﹔交易金額為9036.64萬元人民幣,佔交易總額50.92%﹔港澳台演出項目11個,佔交易項目總數的16.67%﹔演出342場,佔全部演出場次的22.2%﹔金額為2282.62萬元人民幣,佔交易總額12.86%﹔內地交易項目37個,佔交易項目總數的56.6%﹔演出546場,佔全部演出場次的35.45%﹔金額6429.2萬元人民幣,佔交易總額36.22%

二、本次演交會的主要特點

本次演交會是運用市場手段推動舞台藝術發展的一次有益探索。具有以下特點:

(一)充分利用第九屆中國藝術節的巨大平台

“九藝節”匯聚了近年來國內演出市場上最為優秀的演藝資源,不僅包括數目巨大的文華獎參評參演劇目,還有品種繁多的群文獎優秀劇(節)目,可以說,本屆藝術節匯聚了國內演出界的最強陣容,為本次演交會的順利舉辦搭建了一個巨大的資源平台。

(二)充分發揮市場配置演藝資源的優勢作用本次演交會採取“政府支持、院團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從籌備、招展到交易都充分運用市場手段。一是借鑒商貿展會的方式。通過搭建交易平台,推動藝術院團、文藝產品和演藝機構對接與互動,解決創作、生產與演出中信息不對稱、渠道不暢通、對接不方便等問題,降低買賣雙方的成本,讓劇目真正走向市場,爭取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二是全方位進行推廣。通過網站、觀摩活動,讓採購商全方位地了解演繹產品,以便做出採購決定。三是籌辦過程借助市場力量。引入專業展覽公司策劃展會、引入中演院線等專業演出機構參與招展招商、引入專業公司參與現場管理,確保了展會的水平和質量。

(三)充分吸引廣大國際演藝機構參與交易本次演交會受到國際演藝界的高度關注和積極參與。一是國際交易項目多。國際及港澳台的成交項目29個,佔項目總數的43.33%,金額11319.26萬元,佔成交總額的63.77%。共演出253場,佔16.42%﹔交易金額1531.31萬元,佔8.62%。二是眾多國際演藝界知名人士參加。邀請了眾多具有中國劇目演出運作經驗的國際演藝機構代表出席,有34家國際知名演藝機構、61位各國演藝界重要嘉賓出席。三是港澳台踴躍參展。在不到兩個多月的時間,港澳藝術院團和演藝機構就有12個報名參展。

(四)充分面向專業化對象開展工作,並採用高科技手段。本次演交會定位為舞台藝術展示交易,參展的產品集中在成品劇目和演藝生產要素﹔參展的機構主要是文藝院團、演出劇院、演藝機構和群文組織﹔參加的人員為國內外演藝機構代表、演藝界專業人士和全國宣傳文化系統相關人員。對參展內容、參加機構和參加人員的嚴格控制和把關,確保了本次“演交會”作為舞台藝術交易活動的專業性。本次演交會還推出了全媒體數據發布系統,參觀者可以通過該系統方便地檢索到參展劇目的內容簡介、主創及演員陣容規模、演出所需劇場條件等各項信息,還可以直觀地瀏覽劇目劇照、演出片段等,甚至可以實現演出商與演出單位之間的遠程簽約。

三、舉辦演交會的體會

本次成功舉辦,離不開各方的共同努力。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精心策劃,准確定位“演交會”。演交會在中國藝術節中是首次舉辦,類似活動國內也不多見。籌辦演交會過程中廣泛收集研究國內外相關活動。在了解各地辦會情況和好的做法基礎上,初步形成了演交會方案,確立了“推動舞台藝術走向市場和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國門”的宗旨,緊緊圍繞交易會“交易”這一核心,採取了展覽、簽約、論壇、互動演藝等多種形式,推動優秀舞台藝術走向觀眾、走進市場、走出國門,為舞台藝術搭建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的交易平台,培育中國演藝市場,促進中國演藝產業發展,致力於打造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演出交易第一品牌,並確定了幾大板塊內容。這個定位明確了籌辦工作的方向,為成功舉辦演交會奠定了基礎。

(二)全面拓展,投入骨干力量推進招展招商工作。招展招商是成功舉辦演交會的關鍵。籌備過程中把招展招商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抽調骨干人員成立了國際部、國內部分別負責國際和國內招展招商工作,專人跟蹤,密切跟蹤,重點突破,取得了明顯成效向全國各省市下發了組團參加“演交會”的通知,全國各地230多個院團報名參展。二是到國內重點城市開展專門推介活動。分別在北京、上海、重慶、鄭州等地舉行了專門推介活動,邀請當地新聞單位、文藝院團、演藝中介參加,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三是通過院團對外聯系網絡招展招商。落實演出中介、名人工作室、導演、編劇等150家單位的參展。四是通過外事部門協助招展招商。通過駐外使領館文化參展、國際友好城市、外國駐穗商會等廣泛邀請國際演藝機構參展或觀摩。通過這些措施,在短短3各月時間就出色完成了招展招商工作,最後出現了展位供不應求的情況。

(三)強化服務,推動交易各方的合作與互動。圍繞促進交易、推動互動與合作,演交會對參展和採購的機構開展了全方位的服務。一是組織專門力量翻譯參展劇目。為了向國際演藝機構推介參展的劇目,會議還專門組織了較為強大的翻譯力量,將國內院團參展的308台劇目以及相關參展單位的資料全部翻譯成英文,極大地方便了國際採購商查閱和採購。二是全面推介參展劇目。在“演交會”籌辦階段,承辦方就推出了中英文官方網站,全面推介參展劇目,並將有關劇目編印成中英文畫冊寄送給國內外採購商,讓採購商提前了解劇目。三是專人重點跟進可能成交的項目。全面了解掌握參展採購單位的交易信息,對可能成交的項目,安排專人協助洽談和跟進,落實項目的具體細節,以提高演交會的成功率。

我們將進一步總結演交會的成功經驗,不斷拓寬和探索舞台藝術與市場對接的新途徑和新方式,將優秀的舞台藝術精品不斷地推向市場,並且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