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為體現第九屆中國藝術節 “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的宗旨,九藝節組委會組織參加本屆藝術節的各院團藝術家走進基層,將精彩的文藝節目送到社區、學校、企事業單位、和廠礦、部隊,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動。從5月9日至25日,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25個藝術表演團隊參加了此次活動,演出31場,為5萬多人次送去高雅的精神享受,受到各界群眾的熱烈歡迎。
一、此次藝術家小分隊下基層演出的基本情況
1、名家雲集、名團薈萃
本次下基層演出活動名家薈萃。尚長榮、戴玉強、廖昌永、倪惠英、谷好好、高發、歐凱明、張頁川等知名演員不計報酬,克服長途奔波的辛苦、天氣的陰晴不定和場地的簡陋,演出質量絲毫不打折扣,隻求為廣大群眾奉獻藝術精品,他們的精神受到了基層觀眾的稱贊。
本次下基層演出活動名團齊聚,包括國家話劇院、中央歌劇院、上海京劇院、總政歌劇院等演藝名團和藝術團體悉數參加。他們輕裝簡從,不辭勞苦。上海昆劇團、河北京劇院的演員中午剛到達廣州,下午便馬不停蹄地趕到基層演出﹔一些團體更是上午下基層演出,晚上參加評比演出,毫無怨言。從高原來到廣州的西藏話劇團,演員們克服醉氧反應,堅持到部隊慰問,為子弟兵獻藝。南方炎熱潮濕的天氣使北方演員生活不習慣,演出經常讓他們汗水濕透衣裳。沒有燈光,他們就採用自然光演出﹔沒有地毯,照樣在水泥地上翻騰,但一腔一調、一招一式都一絲不苟,力爭為群眾送上最精彩的演出。所有參加“走進基層”活動的藝術家約定,不擾民、不驚官,不鋪張浪費,不給地方增添麻煩,力爭在簡陋的環境中,把精美的藝術獻給人民。
2、品種豐富,形式新穎
參加此次九藝節下基層演出活動的25各院團來自全國各地,涵蓋了京劇、昆曲、話劇、豫劇、川劇、黃梅戲、粵劇、評劇、晉劇、湘劇、花燈戲、歌仔戲、歌舞、木偶、雜技等15個藝術品種。各院團為下基層演出專門排練了許多短小精悍的節目,現場演出收到更好的效果。西藏自治區話劇團把歌舞和話劇有機結合,整台載歌載舞,《洗衣歌》等節目歷演不衰,深受部隊官兵喜愛﹔新疆雜技團雜技節目難度高,藝術性強,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阿凡提與小毛驢》、《大板城的姑娘》等節目經過藝術家們詼諧幽默的演繹,贏得了一片喝彩和掌聲。中央歌劇院、總政歌劇團、國家話劇院等團體,都以其精湛的技藝,深深地吸引了眾多觀眾。
3、主題鮮明、題材新穎
為人民群眾創造一個和諧有序的社會環境,是十七大以來提出的目標和任務,送戲下基層演出的節目思想性強,較好地表現了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使人民群眾不斷得到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利益。中國國家話劇院充分發揮話劇小品反映生活迅捷的特點,演出了短劇《希望的田野上》,該劇通過講述一個受金融風暴沖擊而瀕臨倒閉的民營企業,在溫總理增強信心講話的感召下和在政府扶持中小企業優惠政策的支持下,勞資雙方抱團過冬,共度難關,走出困境的過程,表現了信心、信念、信用和信任的重要性及其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作用。又如西藏自治區話劇團的《車站》、《尋找金珠瑪米阿爸》,以救助玉樹地震災區為題材,反映和歌頌了人民子弟兵把群眾放在胸中,讓奉獻成為習慣的高尚品質﹔表現了解放軍戰士為救助玉樹地震群眾盡心盡責、利民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此次藝術家小分隊下基層演出的經驗
“走進基層”——第九屆中國藝術節藝術家演出小分隊下基層演出取得圓滿成功,我們總結有如下經驗:
1、各級領導高度重視
藝術家小分隊下基層活動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在藝術家小分隊下基層活動啟動儀式上,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曉玲作了講話,她說,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在給基層觀眾送來關愛和美的享受的同時,藝術家們也從中積累了創作的素材,吸取了新的藝術營養。她強調,真正的藝術必須扎根於人民的沃土之上,希望廣大的文藝工作者能創造性地貢獻自己的力量。文化部藝術司司長董偉要求各地領導和文化部門要切實做好此項工作。他說:藝術家下基層演出,與人民群眾近距離接觸,是藝術院團創作成果的展示,也是新時期人民藝術家精神風貌的展示。人民需要藝術,藝術屬於人民。我們希望參加演出的院團和各位藝術家進一步增強為人民服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更多的人民群眾送去精彩的文藝節目,送去黨和政府的關懷,在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實現藝術和藝術家的自身價值。
領導的重視大大提高了劇團下基層演出的積極性。國家話劇院對下基層演出表現出極大的熱忱,為下基層演出4場﹔重慶川劇院得知佛山市川籍務工者人數多,想看家鄉戲者眾的情況後,主動增加下基層演出場次,從原計劃一場增加到五場。
2、精心組織、重視細節
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明確主管、分管領導,精心組織好下基層演出活動。要求每場在穗的演出局領導到場,靠前指揮。深圳、佛山、東莞、中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十分重視此項活動,抽調精兵強將精心安排,認真做好各項服務,各分會場氣氛熱烈。從化市、增城市、番禺、南沙、海珠、荔灣、黃埔、白雲、天河、蘿崗、花都區文化部門工作主動、認真,迎來送往、後勤保障、觀眾組織等各項工作做得非常細致。如從化市接待新疆雜技團演出,得知該團許多演員信奉伊斯蘭教,對飲食有特殊要求,就專門尋找烹飪清真食物的廚師為其服務。他們還組織了喜愛舞蹈的觀眾,與新疆雜技團演員同歌共舞,使廣場演出熱鬧非常,場面極為熱烈。
3、做好宣傳,擴大影響
下基層演出活動舉辦以來,由九藝節新聞中心每天發布演出地點和演出內容,讓記者及時採訪。5月1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及時發布情況。
人民網、新民網、九藝節官網、騰訊網、中國網、藝術網、廣東省政府網等均登載或轉載了藝術家下基層的文章或圖片﹔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中國文化報》、《廣州日報》等主流媒體均刊登了和播出了評論、簡訊、照片、實況,圖文並茂介紹活動情況,據不完全統計,各類媒體共刊登和播發本次下基層活動信息50余篇(次)。
三、各界對此次藝術家小分隊下基層演出活動給予高度評價
“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藝術家應該身體力行,真正深入到基層,給群眾帶去精彩的藝術節目。”尚長榮在藝術家小分隊下基層啟動儀式上說。戴玉強在演唱前講出了藝術家的肺腑之言:“進大劇院觀賞歌劇,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我們送貨上門,把歡樂送到基層,讓每個人都感受到九藝節的節日氣氛!”
魏師傅來佛山三年多了,之前在四川老家很喜歡聽川劇,自從來佛山後,“不知道哪裡可以看到川劇,很少能聽到原汁原味的家鄉戲”。魏師傅告訴我們,這次慰問演出雖然時間比較短,但還是勾起了他對家鄉的思念,“尤其是主持人和演員都是講四川話的,感覺就跟回了家一樣”。看完總政歌劇團在增城演出,黃小姐無限感嘆地說:“今天聽到這麼美妙的歌聲,終於明白什麼是余音繞梁!”專門從廣州市區趕到增城觀看演出的邱先生表示,廣州舉辦“九藝節”,讓羊城老百姓近距離接觸、了解各種藝術形式,以前欣賞高雅藝術必須到音樂廳、劇院等演出場所,現在在鎮裡就能欣賞,看到一位位在電視裡才能看到的明星大腕,心裡很高興。他還笑著說,主辦方搞這種藝術家下基層送演出活動很值得肯定,“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種形式真的很好” 。梁光榮是亞運場館施工的工人,來到大學城建設自行車比賽館,他說,自己從小就是粵劇發燒友,天天都聽倪惠英,不過看現場演出還是第一次。
在各類展演活動中開展藝術家小分隊下基層演出活動已經形成文化部開展大型活動的慣例。通過九藝節上各院團大規模、高頻度的下基層演出活動和廣大新聞媒體的大力宣傳,我們相信,各院團藝術家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優良作風將會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各地院團將持續做好送藝術下基層活動,更加深入地為廣大老百姓服務,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不斷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