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由文化部主辦,文化部藝術司、政策法規司、文化產業司承辦的“首屆全國民營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於2010年6月23日至7月11日在北京舉行。
民營藝術院團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舞台藝術發展的重要力量。“首屆全國民營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是在文化體制改革逐步深入,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背景下舉行的,不僅是一次民營藝術院團優秀演出成果的展示,而且也為民營藝術院團搭建了一個相互學習、交流經驗的平台,通過樹立典型、表彰先進,必將進一步調動廣大民營藝術院團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民營藝術院團在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文化需求中的積極作用,進一步促進民營藝術院團取得更大的發展,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本次展演具有如下幾個鮮明的特點:一是藝術品種多樣,參演劇目題材廣泛。此次展演從全國民營藝術院團中選拔出14台優秀劇目,涉及戲曲(豫劇、晉劇、越劇、黃梅戲、呂劇、錫劇)、動漫舞台劇、音樂劇、民樂、曲藝、雜技、木偶、皮影等藝術門類。既有革命題材的《鍘刀下的紅梅》,有歷史題材的《龍興晉陽》,也有優秀傳統戲《女駙馬》,更有舞台動漫劇《魔幻仙蹤》、音樂劇《蝶》等作品﹔二是繼承傳統,不斷創新,努力追求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和諧統一。如豫劇《鍘刀下的紅梅》曾在國家級文藝評獎中,獲“五個一工程”優秀劇目獎、“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等殊榮﹔三是以名角創作名劇,以名劇打造名團。如《鍘刀下的紅梅》主演王紅麗曾獲得“二度梅”,《龍興晉陽》的主演胡嫦娥也是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還有《狀元未了情》的主演蕭雅等,在戲曲界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四是長期面向基層,服務人民。這些優秀民營藝術院團長期活躍在城鄉廠礦校園,如河南小皇後豫劇團成立17年來,演出6000余場,觀眾達3000萬人次,他們還走出了國門,遠赴澳大利亞等國家和香港、台灣地區演出。他們始終堅持文藝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面向基層、面向市場,把服務群眾和市場營銷有機結合起來,把劇團改革和藝術創新有機結合起來,成功地走出了一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民營藝術院團繁榮發展之路。
參加此次展演活動的23個民營藝術團體將在北京長安大戲院、梅蘭芳大劇院、解放軍歌劇院、保利劇院、北展劇場、中國兒童劇場、朝陽劇場一共演出28場,為期半個月。展演期間,民營藝術院團還將深入到工廠、農村、部隊、社區、工地、學校等基層單位慰問演出。屆時,文化部藝術司將召開民營藝術院團發展座談會和民營藝術院團藝術建設座談會,以總結民營藝術院團在劇目建設、人才培養、市場營銷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經驗,探討民營藝術院團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宣傳民營藝術院團扎根基層、開拓市場、服務群眾的精神,促進民營藝術院團更好更快的發展。
展演活動結束後,文化部舉行表彰大會,對這些民營藝術院團進行表彰,給予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