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為期三個月的文化部首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作品全國巡演活動圓滿落幕。為了交流和總結巡演經驗,進一步發揮文藝精品的示范作用,創作生產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精品力作,推動我國舞台藝術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11月16日上午,文化部在京舉行了首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作品全國巡演閉幕座談會。
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蔡武,文化部藝術司司長董偉,藝術司巡視員藺永鈞,藝術司副司長陶誠,參加巡演的18家藝術院團負責人及藝術家代表、有關省、市文化廳(局)負責人,以及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新浪網等媒體記者五十余人出席了會議。文化部藝術司司長董偉主持了會議。
為了樹立正確的藝術創作導向,鼓勵藝術院團面向基層、面向群眾,建立優秀保留劇目輪換上演制度,2009年,文化部首次開展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評選。從全國申報的1200余部1978年以後首演且近年來仍有較多演出、演出場次超過400場的作品中,評選出川劇《金子》等18部久演不衰、深受人民喜愛的作品,授予“首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稱號。今年,為了擴大優秀作品的社會影響、讓全國人民共享藝術發展的優秀成果,經周密論證,精心策劃,文化部啟動了首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作品全國巡演活動。18家藝術院團悉數參加,演出遍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港澳台地區,深入全國100多個城市,演出了419場,演出收入達1300多萬元,觀眾人數超過40萬人次,其規模之大、范圍之廣是文化系統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和媒體的廣泛關注,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搜狐網、中國網等中央、地方媒體發布相關稿件230余篇,對巡演活動進行了連續、全面地報道。巡演期間,各地觀眾爭相觀看演出並紛紛發表感言,70多歲的遵義市民劉明亮在看完優秀保留劇目《長征組歌》在遵義的巡演後激動地說:“多少年沒看到這麼好的節目了,鼓舞人心啊!它重新喚起了我們心中的長征精神。”巡演多次出現電視轉播、一票難求的喜人場景,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
在閉幕座談會上,參演院團及藝術家代表首先發言。
山東省呂劇院、甘肅省歌舞劇院、福建省實驗閩劇院、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文工團的負責人在發言中回顧了此次參加巡演的經過和取得的反響,暢談了巡演對本院團藝術創作、演出營銷、藝術人才培養等方面帶來的可喜變化,表達了創作精品、服務大眾的決心。他們希望,文化部多搞這樣的活動,讓基層院團受益,讓百姓收益,使廣大人民群眾真正共享文化藝術發展成果。
董懷玉、李玉琴、王玉珍三位藝術家作為參加巡演的藝術家代表在大會上發言。山西省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話劇《立秋》中馬洪翰的扮演者董懷玉,以在雪域高原演出《立秋》的親身經歷抒發了巡演使藝術家受到的心靈的洗禮。福建省仙游縣鯉聲劇團《春草闖堂》主演李玉琴,講述了巡演使莆仙戲這一古老劇種煥發生機,青年演員得到鍛煉的感激之情。北京京劇院副院長劉宇宸代因故未能出席的該院原院長、《三打陶三春》原版主演王玉珍發言,表達了借巡演之際,復排作品、讓青年演員勇挑重擔,贏得觀眾認可的欣喜之情。
中國劇協名譽主席李默然、中國文聯原副主席仲呈祥、中國現代戲研究會會長姚欣先後發言,對巡演活動予以高度評價。李默然同志說: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地向文化工作提出了“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要求,巡演活動就是藝術院團、藝術工作者深入學習、深切思考、深刻理解全會精神,向黨和人民交上的一份合格的答卷。仲呈祥同志說,這次巡演是文化部精心組織的一次文化自覺之舉,一次文化自信之舉,也是一次文化自強之舉。政府應當旗幟鮮明地推出這種優秀的文藝作品,淨化文化鑒賞環境,從而實現中華民族自覺地用文藝來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姚欣同志說:優秀保留劇目的評選和巡演體現了舞台藝術發展的規律。這次巡演的優秀保留劇目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堅持了正確的文藝方向,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其中體現的人民精神和傳統美德,都是對時代和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熱情回應。
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蔡武同志聽取了大家的發言後作了重要講話。他首先代表文化部向參演院團取得的成績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參加巡演的藝術家表示衷心的慰問和誠摯的敬意。他指出,參加巡演的藝術家隊伍是一支吃苦耐勞、敢打硬仗、作風過硬的隊伍,是一支德藝雙馨的隊伍。蔡武部長說,首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評獎及巡演活動,是文化部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促進我國舞台藝術繁榮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文藝評獎機制的一次重大改進,對於發揮文藝作品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鼓勵藝術院團面向基層、面向群眾,促進舞台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增加中華民族當代文化積累具有重要意義。
蔡武部長說,這次巡演也是文化主管部門轉變政府職能、創新評獎和展演機制的新嘗試。巡演以政府搭台、市場運作、讓人民共享藝術發展的優秀成果為宗旨,有效調動了藝術院團和演出公司、劇場、院線以及地方政府等多方面的積極性,發揮品牌效益,變事前資助為事後獎勵,促使藝術院團積極承擔市場風險,增強市場營銷能力,取得了良好成效,為今後的演出活動提供了有益經驗。
蔡武部長對全國的藝術院團和藝術家們提出了五點希望。首先,要始終堅持正確的文藝方向,堅持面向基層、服務人民,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藝術發展的優秀成果。全國藝術工作者要深入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精神,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始終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服務人民大眾。要真正面向基層、面向群眾、面向市場,把舞台搭建到基層,在演出中實現藝術作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同時在實踐中發揮好文藝作品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
其次,要鼓勵藝術創新,推出更多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要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既要對優秀傳統文化懷有敬畏之心,又要有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勇氣,不斷煥發創作激情、增強原創能力。要把握人民群眾審美需求的新特點,緊跟時代步伐,體現時代精神,不斷滿足廣大觀眾的審美需求,引導和提升觀眾的審美趣味﹔進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推進藝術觀念、內容、風格、流派的創新,推進體裁、題材、形式、手段的發展﹔在推動藝術與科技的融合中搶佔發展的制高點,提高作品的感染力和傳播力。要鼓勵創新,包容失敗,努力營造有利於創新的制度和環境,大力推進藝術院團的觀念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內容形式創新和傳播手段創新,在藝術上不斷取得突破。
第三,要不斷深化改革,逐步建立科學合理的藝術生產機制。改革的目的是為了破除阻礙文化藝術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充分調動廣大藝術工作者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要建立科學的藝術生產決策機制、演出機制和藝術評價機制,生產更多更好的藝術作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後,優秀保留劇目大獎兩年一屆,第一年評獎,第二年巡演,作為一個制度堅持下去,並以此為契機,繼續改進和完善文藝評獎的評選機制,發揮文藝評獎的示范和導向作用,推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佳作。
第四,要加快培養藝術人才隊伍,推出一大批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為藝術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藝術事業的根本,舞台實踐是培養藝術人才的搖籃和必由之路。培養大批優秀藝術人才,充分發揮藝術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促進舞台藝術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各級政府和藝術院團要更加重視人才培養工作,努力營造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和機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尊重勞動,用良好的環境吸引人才,用藝術事業留住人才,用真摯的感情團結人才,用制度和法規管理人才,逐步形成各藝術門類藝術人才結構合理、人才輩出、青年藝術人才茁壯成長的良好局面。
第五,要精心組織、積極謀劃、科學安排,推動優秀保留劇目走出國門,參與國際文化市場競爭,擴大優秀中華文化的影響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董偉司長對座談會進行總結。他指出:蔡武部長的講話對於這次全國巡演活動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同時按照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的精神,站在新的歷史高度,對全國的文藝院團和全體文藝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要再接再厲,以此次巡演為新的起點,創造生產出更多,更好的優秀作品,為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