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在馮驥才的設想中,理想的國家文化建設的戰略結構應是金字塔形的,分為塔尖、底部和中層三部分。處於金字塔底部的是大眾通俗文化,即消費型文化,有其自身的規律,應由市場調節﹔處在金字塔中層的是中檔文化,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處在金字塔塔尖的是頂層的文化,標志著一個國家的文化所達到的時代高度,彰顯著一個時代文化創造的極致,表現著一個國家真正的文化實力,在全民心中應具有值得自豪的位置。這個塔尖是被一批卓越的文藝大家、藝術精英及其經典作品表現出來的,當然其中也包括國家級的文化藝術機構、設施和歷史文化遺產。
對於這三者之間的關系,馮驥才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這就好比我們在摘樹上的果子,底層的果子可以毫不費力地摘到﹔頂層的果子很漂亮,但要花費很大力氣才能摘到﹔中間的果子隻需跳起來便可夠到,在此基礎上再努一點力就可以夠到頂層的果子,這個過程還會伴有一種快感。”
馮驥才認為,一個國家的文化必須有它的峰頂,國家要通過建立一整套機制和管理辦法,如建立國家文化發展基金、設立榮典制度等措施對這個關乎國家文化形象與高度的塔尖大力投入,並將這一層面的文化作為對外文化交流的主體。“我覺得,一個民族的文化,關鍵還是塔尖。它在民族的精神和靈魂中、在提升社會文明中以及國家形象的傳播中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重點打造這個塔尖才是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建設的核心。”馮驥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