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記者:您如何評價“十一五”時期的對外文化工作?“十二五”期間,將如何進一步推動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
趙少華: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2011年重點做好十方面工作時特別強調:“加強對外文化體育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讓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再展輝煌。”
“十一五”期間,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全國的對外文化工作應該說是發生了全新、根本性的變化,呈現出空前活躍的良好態勢,達到了“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的“擴大國際文化交流,積極開拓國際文化市場,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總體要求。具體成果包括:對外文化交流蓬勃發展,品牌化建設成效顯著,駐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進入了歷史最好時期,對外文化貿易得以快速發展,對外文化傳播取得顯著成效,地方參與對外文化交流的積極性越來越高等。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對外文化工作的機制優勢和資源優勢仍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對外文化交流的質量、水准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的步伐還應該邁得更大、更堅實,對外文化的宣傳手段和方法還應該更加豐富、有效,對外文化的干部隊伍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等。
“十二五”期間,對外文化工作的總體思路要繼續“四個堅持”:一是堅持整合政府和民間“兩種資源”,在加強以政府為主導的官方交流與合作的同時,大力加強民間交流﹔二是堅持統籌國內和國外“兩個大局”,充分發揮駐外文化處(組)、文化中心等的平台作用,調動國外政府和民間文化機構參與文化交流的積極性﹔三是堅持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在加強中央各部門統籌協調的同時,大力支持全國各地方以各種方式開展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四是堅持公益性文化交流與經營性文化貿易“兩條腿走路”,在大力開展公益性對外文化交流的同時,積極發展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對外貿易,鼓勵文化企業通過商業渠道參與國際文化市場競爭,不斷提高中華文化的國際競爭力。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對外文化工作將緊緊圍繞“十二五”規劃的中心內容,深入實施各項工程,夯實基礎,推動對外及對港澳台工作再上新台階。
記者:我們注意到,外交部長楊潔篪在兩會記者會上談到,今後5到10年,中國要形成“政經文互動的有力外交架構”。您如何解讀這種政治、經濟、文化互動的格局?
趙少華:文化外交、政治外交和經濟外交是構成我國整體外交工作的三大支柱。文化是“軟實力”,具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文化外交豐富了外交的內涵,提高了整體外交的功效。多年來,我們通過開展文化外交,增進了國與國之間、國民與國民之間的了解,為中國和平發展營造良好國際輿論環境創造了有利條件。
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文化外交,形成政治、經濟、文化互動的外交架構是中國外交的當務之急。新時期的文化外交工作將面臨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將面臨更為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機遇與挑戰並存。
今後,要強化文化外交功能,進一步完善文化外交的內容,我們要在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前提下,創作出既有鮮明民族特色和時代特征的優秀現代文化,同時大力發展具有時代性、世界性的先進文化,增強中國文化的感染力,為文化外交提供強大的發展動力﹔在對外文化交流中要有意識地加大對社會和民間文化交流的扶持、引導和管理,逐步培育和壯大政府之外的對外文化交流主體﹔集中力量辦大事,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對外文化工作格局。
記者:在今年兩會期間,您了解到代表委員關於對外文化交流都有哪些評價、意見或呼聲?
趙少華:近幾年的兩會上,文化建設一直是代表委員們關注的一個熱門話題。今年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對如何進一步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向世界充分展示文化中國的良好形象積極建言獻策。
許多代表委員談到,在當今世界舞台上,“軟實力”的較量越來越成為國家之間競爭的一個重要方面。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與外部世界的思想文化交流越來越活躍,文化外交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但是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還相對較弱,目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如,要抓住“十二五”重要戰略機遇期,推動對外文化工作上一個新台階﹔要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產品,加快推進中國文化產業走向世界,早日實現“文化強國”的夢想﹔政府要從政策、資金保障、優惠獎勵上,對文化“走出去”有更多的支持和更大的傾斜﹔要加強對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立法工作﹔要加大對外文化交流和貿易的人才培養﹔要注重借鑒和學習國外的優秀文化,滿足國內老百姓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等。許多建議和意見與我們不謀而合,有些是我們正在實踐驗證的,有些是我們今後要加以改進的,還有的是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的。大家的熱忱關心說明了社會各界對對外文化工作的關注和支持,這讓我們感到肩負的任務是光榮而艱巨的。
記者:文化部統籌協調的2011年海外“歡樂春節”活動剛剛結束,您如何評價在海外的這種大規模文化活動?它的真正意義和影響在哪裡?
趙少華:2011年海外“歡樂春節”活動已圓滿結束。今年的“歡樂春節”活動比去年規模更大、項目更多、時間更長、效果更好,共有65個項目在全球63個國家和地區展開,有力地推動了這一大型文化品牌走向世界。幾十個國家的政要參加了“歡樂春節”的有關活動,世界各地的觀眾達上千萬。各國民眾在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中感受著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
在海外舉辦“歡樂春節”活動的意義是多方面的。首先,有利於增強中華文化的凝聚力。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通過“歡樂春節”活動把大量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帶到世界各地,讓世界各地華人華僑深切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巨大魅力,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和祖國的向心力。其次,中國春節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以春節為載體,可以很好地傳播“歡樂、和睦、共享”的文化內涵,為世界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解中華民族追求和諧世界、領略現代中國發展進步提供了重要窗口。我們希望通過“歡樂春節”活動,讓各國民眾更近距離地了解一個充滿傳統魅力與現代活力、追求和平幸福,並願與世界分享快樂、共同發展的中國。
上一篇: 鄭曉幸代表: 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務必實現“六個關注” |
下一篇: 政協委員建議進一步加大文化投入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