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6月27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辦,中國美術館承辦的“光輝歷程﹒時代畫卷——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美術作品展覽”在中國美術館揭幕。本次畫展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的一項重大美術活動,參展畫作包括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連環畫、年畫等門類的近300幅作品,匯集成一幅“時代畫卷”,描繪出中國共產黨90年的光輝歷程。
在喜迎中國共產黨九十華誕的日子裡,由文化部主辦、中國美術館承辦的“光輝歷程﹒時代畫卷——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美術作品展覽”與廣大公眾見面,這是匯集中國美術優秀創作成果獻給黨的生日的藝術贊禮,也是以中國美術館館藏作品為主,合聚多家重要博物館、美術館和藝術機構藏品的國家美術資源面向社會的一次集中展現。近300件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構成引人入勝的展覽空間,讓人們在展開的丹青世界裡徜徉,沿著黨的足跡走進歷史的深處,感受和認識黨的光輝歷程。
作為重大主題的展覽項目,在文化部領導的高度重視下,由文化部藝術司和中國美術館組成的工作團隊,從展覽策劃到作品遴選,從展覽結構到展示設計,從展覽宣傳推廣到展覽期間豐富的公共教育項目,每一個環節都精心安排,反復論證,使展覽成為以作品為中心,相關措施跟進的一次立體式的美術文化活動,通過國家美術館這一公共文化服務平台,營造慶祝黨的生日的文化氛圍。在展覽主題內容上,尤其得到了黨史專家的指導,經過美術界專家的認真研討評議,形成了本次展覽3個突出的特點:一是以史詩般的丹青畫卷展示出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業績﹔二是薈萃名家名作展示出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中國美術創作的時代精神﹔三是以鮮明的主題性和極高的藝術性展示出中國美術在重大主題創作上的學術特色。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起至今的90年歷史,是一部波瀾壯闊、內容極為豐富的歷史。這次展覽在策劃上重在突出美術作品對黨的歷程的反映和表現,以歷程的展開為主線。整個展覽分為三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分設不同篇章,形成總主題引領和不同篇章展開的結構。第一部分是“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1921—1949)”,設“開天辟地”“星火燎原”“中流砥柱”“全國解放”四個篇章﹔第二部分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49—1978)”,設“開國奠基”“探索前進”兩個篇章﹔第三部分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2011)”,設“新的起點”“輝煌成就”兩個篇章。這樣的結構在大型美術展覽中實現了“歷時敘述”的展覽語言,使整個展覽氣勢宏偉、氣氛熱烈,形成觀賞的流線,有利於激發起觀眾的歷史意識和在場與親歷的感受。與此同時,名家薈萃、精品紛呈是這個展覽藝術分量與學術分量的保證。在藝術上,經典總是永遠有魅力的,經典在審美中最能產生直觀的感染力,人民群眾也特別期待在美術展覽中欣賞到經典,獲得與經典會心、感受名家藝術精湛手筆的體驗。在這次展覽中,這樣的作品就有羅工柳的油畫《前仆後繼》,何孔德、高泉、紀曉秋、陳玉先合作的油畫《秋收起義》,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浮雕,胡一川的油畫《前夜》,靳尚誼的油畫《瞿秋白》,沈堯伊的連環畫《地球上的紅飄帶》,潘鶴的雕塑《艱苦歲月》,沈嘉蔚的油畫《紅星照耀中國》,唐一禾的油畫《七七的號角》,彥涵的版畫《彭德懷將軍在前線》,蔡亮的油畫《延安火炬》,王朝聞的雕塑《劉胡蘭》,侯一民的油畫《青年地下工作者》,聞立鵬的油畫《紅燭頌》,肖鋒、宋韌合作的油畫《拂曉》,孫滋溪的油畫《天安門前》,何孔德的油畫《出擊之前》,林崗的年畫《群英會上的趙桂蘭》,董希文的油畫《千年土地翻了身》,李琦的中國畫《主席走遍全國》,周思聰的中國畫《人民的總理》,劉大為的中國畫《晚風》等等,不一勝舉。這些作品在20世紀中國美術創作上曾產生廣泛的影響,堪稱中國美術的“紅色經典”,這次匯集於慶祝黨的九十華誕之際,更加彰顯了它們的學術定位,讓觀眾獲得集中欣賞的機會。此外,展覽中還有一部分以往較少展出但非常切合這次展覽主題的作品,例如徐悲鴻1949年創作的中國畫《在世界和平大會上聽到南京解放的消息》、張仃1949年創作的宣傳畫《在毛澤東旗幟下前進》、蔣兆和50年代創作的中國畫《毛主席與戲曲名家》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來“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中產生的一大批作品,有許多就是反映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它們也被選入這個展覽,並且以恢宏浩大的尺幅體現了美術的時代發展,其中如胡偉的綜合材料繪畫《陳獨秀與新青年》,何紅舟、黃發祥的油畫《啟航——中共一大會議》,趙建成的中國畫《國共合作——1924﹒廣州》,王明明、蔡玉水合作的中國畫《刑場上的婚禮》,劉大為、苗再新合作的中國畫《會師井岡——井岡山革命斗爭》,畢建勛的中國畫《東方紅——楊家嶺1945》,反映解放戰爭三大戰役勝利的油畫作品,唐勇力的中國畫《新中國的誕生》,陳堅的油畫《共和國的將帥們》,丁一林的油畫《科學的春天》等。在這個展覽中,反映改革開放以來黨所領導的新的偉大事業的作品也佔有充足的分量,從農村改革、特區建設、城鄉新貌到抗洪、抗“非典”、抗震救災,從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到北京奧運、上海世博、航天事業,新的主題、新的視角、新的感受展開了色彩斑斕的當代中國氣象,以新的語言形式為黨的歷史做出了多彩的當代敘事。
當美術史上的經典和當代美術創作的力作並置在一起,構成一部反映黨的光輝歷程的視覺史詩時,20世紀以來中國美術創作的重要文化特征也醒目地彰顯出來,那就是關注現實、反映社會發展、表現時代精神的主流意識和主體品質。中國共產黨傳播馬克思主義,在風雨如磐的歲月中創立、壯大、發展的歷史﹔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當家做主,使新中國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創世紀建樹﹔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黨領導人民勵精圖治,使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國家走向繁榮富強,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輝煌業績,為文藝創作提供了極為豐富的源泉。中國美術界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在黨的歷史這一題材上一向擁有創作的激情,涌發表現的沖動,他們從黨的歷史中看到了理想與信仰的價值,看到了黨的事業與20世紀中國社會歷史變遷相疊印的豐富圖景,看到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忘我奮斗的高尚氣節與奉獻精神……這些感受和感動化為美術造型的丹青筆墨,就有了再現黨史場景的鴻篇巨制,有了反映黨和人民血肉相連的抒情華章,有了深入刻畫共產黨人思想境界和精神品格的大量肖像作品。這個展覽中的許多作者,就是黨員藝術家,他們把為黨、為人民創造精品力作視為履行黨員職責的最佳方式。可以說,在為黨的歷史寫照、為共產黨人和勞動人民的精神風范造像的作品中,脫胎出來20世紀沿至新世紀中國美術創作的文化新質。
通過這個匯聚不同時代、不同類型作品的展覽,還可以看到黨的文藝方針所指引的中國美術發展歷程。作為無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共產黨從創建開始,就重視用文藝作品宣傳黨的綱領和方針,發揮文藝鼓舞人民、激勵人民的作用。在大革命時代、井岡山斗爭、紅色蘇區、萬裡長征等歷史時期,“革命畫”就成為黨的事業的組成部分。在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鼓舞下,革命文藝開辟了中國文藝創作新的航程﹔在黨的“二為”方向、“雙百”方針指引下,中國美術更加寬闊地表現現實生活與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在這個展覽中,那些伴隨著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烽火創作出來的作品,特別是從延安時代發展起來的革命版畫,既表現了嶄新的思想內容,又透露出鮮明的民族形式,其朴素與真切的藝術語言把人們帶入激情燃燒的歲月﹔那些從1950年代新中國成立之後就開始組織的革命歷史畫創作,為中國繪畫特別是中國油畫帶來了發展契機,使中國油畫進入思想性與藝術性並重的時期,並且積累了現實主義繪畫創作的方法和經驗。這個時期的中國畫鮮明地呈現出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創作態勢,許多山水畫作品將自然山水風光與建設祖國的時代氣象結合起來,形成了山水畫的新主題和新格式,許多花鳥畫反映了欣欣向榮的時代面貌,歌頌了追求和諧美好的社會理想。同樣,版畫、雕塑、年畫也以多種形式展開了對勞動與生活的表現,這些作品深厚的思想內涵與各具風格的藝術語言,在今天仍然散發出濃郁的精神光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美術在風格語言上廣泛吸收世界美術的優長,更加深入火熱的現實生活和自覺地傳承自身的傳統精華,形成了多樣化的語言追求,為主旋律美術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隻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隻有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黨的90年光輝歷程鑄造了這個真理,而真理的力量也正在不斷地內化為中國美術的創造動力。這些年來,全國各地相繼組織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中就有許多反映黨的歷史的新作。老一代美術家以爐火純青的藝術造詣和強烈的責任意識投入新的創作﹔許多中年美術家把對文化使命的思考和對精神品格的追求貫注在創作中,畫出了新的時代情懷﹔許多青年美術家努力探索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統一,在精神境界的提升和藝術風格技巧的創新上達到了新的高度。與此同時,一大批美術家也自覺地重走革命先輩踏出的紅色之旅,開展寫生創作活動,畫出了新的黨史丹青。在這個意義上,“光輝歷程﹒時代畫卷”這個主題是永恆的,朝向未來的,將續寫出新的篇章。
上一篇: 《我們的旗幟》晚會主創人員座談會召開 |
下一篇: 《復興之路》復展 慶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 |